昨天我們寫到「如何跟機器人對話」,那今天進一步來聊聊 —— 如何訓練一個機器人。
這不只是讓機器人會回話,而是讓它真正變成你的 智慧助理,能夠理解脈絡、回答精準,甚至成為程式設計的最佳夥伴。
讓它逐漸成為一個 智慧助理:能理解你的需求、準確回答問題,甚至在程式設計過程中主動提供協助,訓練機器人,讓 AI 不只是工具,而是真正能與你並肩合作的程式設計夥伴。
換句話說,訓練就是讓機器人懂你的語言,並且能夠「可靠地幫你做事」。
用清晰的提示(Prompt)去定義機器人的角色與任務:
[System] 你是程式設計學伴,要用簡單步驟幫助使用者完成程式碼。
[Task] 使用者問題若涉及程式,請輸出:
1. 思路解釋
2. 程式碼範例
3. 下一步建議
[Constraint] 禁止產生與問題無關的內容。
這樣的設計可以快速讓機器人「上手」,但有時候仍會不穩定或忽略規則。
當我們需要機器人 穩定輸出固定格式(例如 API 回覆、程式教學框架),就可以透過微調。
範例資料 (JSONL):
{"messages":[
{"role":"system","content":"你是 Mentor,要用三段式輸出"},
{"role":"user","content":"幫我寫個 Python 迴圈"},
{"role":"assistant","content":"【解釋】for 迴圈用於重複執行\n【程式碼】for i in range(5): print(i)\n【建議】可以改用 while 嘗試"}
]}
幾十到幾百筆高品質樣本,就能讓機器人學會「穩定地」使用三段式結構。
當問題需要 專案文件、API 規格、最新新聞 等知識,靠 Prompt 或 Fine-tuning 就不夠了,這時就要用 RAG:
這樣機器人就能根據「真實資料」回答,並附上來源。
這些都直接呼應到我們的主題 —— 生成式 AI 輔助程式設計,讓開發流程更直觀、更高效。
訓練機器人,就是讓它從「會講話」變成「會幫忙」。
未來在 Vibe Coding 的場景中,這三種方法會交互搭配,打造一個 真正懂你、能和你協作的 AI 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