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1
0

昨天我們寫到「如何跟機器人對話」,那今天進一步來聊聊 —— 如何訓練一個機器人
這不只是讓機器人會回話,而是讓它真正變成你的 智慧助理,能夠理解脈絡、回答精準,甚至成為程式設計的最佳夥伴。

讓它逐漸成為一個 智慧助理:能理解你的需求、準確回答問題,甚至在程式設計過程中主動提供協助,訓練機器人,讓 AI 不只是工具,而是真正能與你並肩合作的程式設計夥伴。


為什麼要訓練機器人?

  • 效率:機器人可以自動化處理重複問題,讓開發者專注在核心邏輯。
  • 準確性:透過知識庫與微調,回答能更貼近實際需求。
  • 客製化:依照團隊或專案需求,設定語氣、輸出格式、工作流程。
  • 擴展性:隨著功能增加,機器人可以串接更多工具與 API,支援更完整的開發體驗。

換句話說,訓練就是讓機器人懂你的語言,並且能夠「可靠地幫你做事」


三個關鍵方法:Prompt、Fine-tuning、RAG

1. Prompt Engineering —— 基礎但強大

用清晰的提示(Prompt)去定義機器人的角色與任務:

[System] 你是程式設計學伴,要用簡單步驟幫助使用者完成程式碼。
[Task] 使用者問題若涉及程式,請輸出:
1. 思路解釋
2. 程式碼範例
3. 下一步建議
[Constraint] 禁止產生與問題無關的內容。

這樣的設計可以快速讓機器人「上手」,但有時候仍會不穩定或忽略規則。


2. Fine-tuning —— 固化風格與格式

當我們需要機器人 穩定輸出固定格式(例如 API 回覆、程式教學框架),就可以透過微調。

範例資料 (JSONL):

{"messages":[
  {"role":"system","content":"你是 Mentor,要用三段式輸出"},
  {"role":"user","content":"幫我寫個 Python 迴圈"},
  {"role":"assistant","content":"【解釋】for 迴圈用於重複執行\n【程式碼】for i in range(5): print(i)\n【建議】可以改用 while 嘗試"}
]}

幾十到幾百筆高品質樣本,就能讓機器人學會「穩定地」使用三段式結構。


3.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 讓機器人會「查資料」

當問題需要 專案文件、API 規格、最新新聞 等知識,靠 Prompt 或 Fine-tuning 就不夠了,這時就要用 RAG:

  1. 切塊 (Chunking):把文件切成小段(400–800 tokens)。
  2. 向量化 (Embedding):用模型轉成向量,放進資料庫(如 FAISS)。
  3. 檢索 (Retrieve):使用者問問題時,抓出相關片段。
  4. 生成 (Generate):LLM 在回答時,結合檢索到的內容,避免亂編。

這樣機器人就能根據「真實資料」回答,並附上來源。


未來應用場景

  • Vibe Coding 助手:協助你在 Cursor/Claude 編碼時,隨時回答框架語法、最佳實踐。
  • 學習學伴:用 RAG 接教材,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完成專案。
  • 專案文件顧問:針對內部文件回答問題,並維持統一格式。

這些都直接呼應到我們的主題 —— 生成式 AI 輔助程式設計,讓開發流程更直觀、更高效。


總結

訓練機器人,就是讓它從「會講話」變成「會幫忙」。

  • Prompt:快速調整角色與行為。
  • Fine-tuning:固化穩定格式與口吻。
  • RAG:補充外部知識,避免幻覺。

未來在 Vibe Coding 的場景中,這三種方法會交互搭配,打造一個 真正懂你、能和你協作的 AI 夥伴


上一篇
[Day10] 讓機器人加入 Discord 頻道
下一篇
[Day12] Claude Code + Zen MCP : 突破Claude上下文限制
系列文
生成式 AI 輔助程式設計:探索 Vibe Coding、Claude 與 Cursor 的新世代開發體驗13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