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的文章都有提到零售業透過 AI 來縮短 Time to Product 的時間,快時尚的旋風除了零售、美妝之外,一定還會有服飾業,H&M - 一直以來都被視為全球零售產業的指標,從供應鏈到店鋪,如何跟上快速變化的潮流,既要創新又要顧及成本是這個產業的關鍵,近年來,H&M 更積極擁抱 AI,不只用在庫存管理,還將它帶入模特兒、創意設計、顧客體驗等更具想像力的場景
2025 年 H&M 宣布為 30 名模特兒開發數位雙胞胎(digital twins),並且計劃在社交媒體和行銷活動中使用這些數位模特兒做延伸彈性的服飾宣傳,拍攝時利用各種燈光與角度捕捉這 30 位模特兒,獲取夠多資料來產生數位雙胞胎,讓設計師可以使用數位模特兒在線上做出更多的服裝模擬,這項計劃不僅可以提高品牌的運營效率,還能夠拓展品牌的展示方式,尤其是在社交媒體和網絡行銷上更有助於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人工智慧在時尚產業的崛起:H&M為30名模特兒開發AI數位雙胞胎,探索未來時尚展示的全新篇章
2020 年 H&M 與旗下子品牌 Weekday 合作推出人體掃描機,透過 3D 人體掃描與 AI 打版,實現完全客製的牛仔褲,不僅貼合體型也減少布料浪費,更不會有囤貨滯銷或是需要促銷的問題,同時讓消費者有專屬打造的感覺而且更是將工廠轉換成「即時出貨」的路線,挑戰製作排程與材料準備的新篇章
Nike、H&M 用 AI 驅動即時產品設計,打造「超個人化」產品
2018 年 H&M 就開始善用店內數據來決定門市的物品販售內容,逐漸取代過往憑感覺來進貨販售的方式,H&M 運用商店收據、退貨和會員卡數據調節貨品供需,達到降低促銷幅度與掌握物品進貨數量
店家案例:瑞典斯德哥爾摩 Östermalm 社區一家門市作為例子,這家店過去售賣的商品一直以男、女性和兒童的基本款為主,這些是管理人員認為當地消費者所需要的產品,但透過更細緻的購買和退貨數據分析,公司發現該店的大部分消費者都是女性,像色彩柔和的春季裙裝和價格較高的時尚單品銷量反而不錯,於是去年年底,H&M 砍掉了該店 40%的原有產品,尤其是男裝類,增設了餐具區、咖啡廳和鮮花售賣亭,在 6 美元的T恤和 12 美元的短褲旁,也擺上了 118 美元的皮包、107 美元的羊絨衫等更高檔的服裝,更符合這個以中產階級人群為主的社區的消費水平和需求
蒐集收據、退貨和會員卡數據,H&M用人工智慧來決定每家門市賣什麼
寫完後不禁突然想到逛不同地區的好市多真的賣的品項與擺放的位置順序都會不一樣欸
航程 Day 11 靠岸|就先到這裡,明天再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