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4
0
AI & Data

感知你的動作與情緒:深度學習在人機互動的應用系列 第 24

Day 24 | ChatGPT × HCI:語言模型作為 UX 助理

  • 分享至 

  • xImage
  •  

前言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把「感知 → 融合 → 狀態 → 回饋」跑起來了;今天轉向 人機互動(HCI) 本身:當 ChatGPT 這類大型語言模型(LLM)變成你的 UX 助理,實際能幫你哪些事?要怎麼幫你做研究、寫文案、排流程,不會只生出「漂亮但不好用」的東西?今天的內容提供提示模板、檢核表與產出格式,讓 LLM 整合進日常設計流程。


LLM 在 UX 能幫助的 5 件事

1) 研究(Research)

  • 做什麼:把商業目標變成可驗證的研究問題受試者條件問卷/訪綱
  • 怎麼用 LLM:丟逐字稿,請它做主題萃取痛點分群引述索引
  • 輸出:一頁式研究計畫、Screener、訪談腳本。

模板|訪談腳本(60 分鐘)
產品:{產品簡述};目標:{研究目標}
請產出可直接照問的半結構化訪綱:

  • 暖身(5分鐘):受訪者背景、現在怎麼做。

  • 任務(35分鐘):挑 3 個核心任務。每個任務都要列

    • 追問句(往下挖)
    • 校正語(答偏時拉回主題)
  • 收尾(10分鐘)

    • 請受訪者替痛點排優先順序
    • 詢問替代做法/理想解

請特別列出:

  1. 每題的追問句 2) 每題的偏差校正語

2) 資訊架構 & 任務流(IA / Task Flow)

  • 做什麼:把需求清單變成 樹狀 IA,並畫出跨頁任務流程
  • 重點:找出斷點(高認知負荷、需要系統回饋的節點)。

模板|從需求生成流程

功能清單:{功能列表}

  1. 產出網站 IA(樹狀 YAML)。
  2. 針對任務「{關鍵任務}」產出分步表(步驟/目標/輸入/系統回饋/風險)。
  3. 標註每步的最晚回饋點可撤銷策略

3) 介面文案 & 微互動(UX Writing)

  • 做什麼:定義語氣系統(Voice & Tone),準備成功/等待/錯誤/高壓等場景的文案。
  • 好處:空狀態、錯誤與 Loading 不再漏掉,一次生、一致審。

模板|語氣矩陣
產品人設:{人設} 品牌語氣:{語氣關鍵詞}(例:溫暖/專業/俏皮)

場景:{場景}(例:結帳完成/排隊中/表單錯誤/系統壓力)

每種情境都要有:

  • 長版 ≤120 字
  • 中版 ≤60 字
  • 按鈕 ≤16 字(動詞開頭)
  • 語氣說明(想讓人感到什麼;避免什麼)
  • 禁用詞

4) 原型與驗證(Prototype & Test)

  • 做什麼:根據 IA/Flow 生出 5–7 個可用性任務,附成功標準、觀察表、問卷。
  • 重點:任務敘述不暗示操作,才能看出真問題。

模板|可用性測試包(精簡版)
任務流:{任務流摘要}

  1. 任務敘述(不提示按哪裡):{任務敘述}
  2. 成功/失敗條件(可觀測)
     成功:{例:看到成功頁並收到確認信}
     失敗:{例:5 分鐘未完成/放棄}
  3. 觀察點:猶豫(>3 秒)、回退、誤點
  4. 後測 8 題(含 1 題開放)
  5. CSV 欄位(紀錄每位受測者)

建議 CSV 欄位:
participant_id,task_id,start_time,end_time,total_time_sec,success(bool),errors_count,misclicks_count,backtracks_count,hesitation_events,critical_incident_notes,help_requested(bool),system_issue(bool),satisfaction_1to5,perceived_difficulty_1to5,comment


5) 無障礙 & 在地化(A11y / L10n)

  • 做什麼:列出 ARIA role、鍵盤操作、焦點順序、替代文字、常見陷阱
  • 好處:先把容易踩雷的地方補齊,減少返工。

模板|A11y 掃描

元件列表:{元件與用途}
請輸出表格,包含:
角色(ARIA role)/鍵盤操作/焦點順序/必要替代文字/常見陷阱


讓 LLM 變成固定流程的一部分

輸出要可落地

  • 結構化輸出:要求用 YAML / JSON / CSV / 表格
  • 限制格式與字數:避免冗長、難比對。
  • 指定受眾:新手/熟手/管理者 → 文風與細節會不同。

範例|任務流 YAML

task: 預約教練
steps:
  - id: pick_slot
    goal: 選時段
    input: 日曆
    system_feedback: 即時佔位提示
    risk: 無可用時段
    mitigation: 顯示相鄰三個備選
  - id: confirm
    goal: 確認
    input: 姓名/支付
    system_feedback: 費用明細與可撤銷
    risk: 刷卡失敗
    mitigation: 後退保留表單

評估不是看心情

  • 三個硬指標:任務成功率、步驟數、錯誤/誤觸率。
  • 文案品質:可讀性(字數/閱讀年級)、一致性、禁用詞命中率。
  • 回饋進下一輪:把測試觀察寫進下次的提示 context。

模板|自我審校

你是 UX 審校員。
文案:{文案}
請用「清晰/必要/禮貌/可行」四構面(1–5 分)評分,列修改重點,並給一個 ≤60 字 的改寫版。


協作與界線

  • 在研究/分析產物上標:「AI 草稿,X 已審」
  • 匿名化:只貼必要片段;敏感資訊用假名/刪節。
  • 最後決定權在人:LLM 是助理,不是審稿人。

常見問題

  • 把 LLM 當決策者(×)。它擅長生候選、列風險;取捨要用資料說話。
  • 輸入太少:沒寫受眾/場景/限制 → 輸出一定空泛。
  • 沒格式約束:結果不可用、難比對。
  • 任務暗示操作:測不到真實問題。

總結

LLM 不是超級設計師,但它是高迭代、好記錄、可度量UX 助理。善用模板與格式限制,你能把瑣碎工具標準化,騰出時間做關鍵決策:定義問題、理解人、做判斷


上一篇
Day 23 | Gradio 多模態互動雛形:把設計骨架跑起來
系列文
感知你的動作與情緒:深度學習在人機互動的應用24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