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3
0
自我挑戰組

《道德經》三十天閱讀之旅:初學者的經典探索系列 第 13

《道德經》Day 13:不強、不爭、知止 —太平洋自行車的浴火重生

  • 分享至 

  • xImage
  •  

在這個講求「速度」與「競爭」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催促著要更快、更強、更贏。但《道德經》在這三章,卻提出完全不同的觀點:強盛會衰敗、爭勝不是真勝、知道停下才不會危險。 這些話聽起來或許消極,卻正好是當代人最缺乏的平衡。

這三章經文看似談戰爭、談兵器,但其實講的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職場乃至企業經營中最該學會的功課:不強、不爭、知止。

案例分享:太平洋自行車的浴火重生
太平洋自行車曾在金融風暴中重挫,被迫縮小規模,卻在痛苦的打擊中找到新方向:專注摺疊車市場。董事長林正義選擇「不與大廠硬拚產量、不爭第一」,而是堅持「小而美」的精緻路線。

這樣的「不強、不爭、知止」,反而讓太平洋走出自己的路,並且成為世界三大摺疊車品牌之一。失敗不是終點,而是重新站起的養分。

原文區

通行版 第 30-31-32 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
殺人之衆,以哀悲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帛書版 第七十四章 不強 / 第七十五章 貴左 / 第七十六章 知止

以道佐人主 不以兵強於天下 亓事好還
師之所居 楚棘生之
善者果而已矣 毋以取強焉
果而毋驕 果而勿矜 果而勿伐 果而毋得已居 是謂果而不強
物壯而老 是謂之不道 不道蚤已

夫兵者 不祥之器也 物或惡之 故有欲者弗居
君子居則貴左 用兵則貴右
故兵者 非君子之器也 兵者 不祥之器也 不得已而用之 銛龐爲上
勿美也 若美之 是樂殺人也
夫樂殺人 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
是以吉事上左 喪事上右
是以偏將軍居左 上將軍居右 言以喪禮居之也
殺人眾 以悲依立之 戰勝 以喪禮處之

道恆無名
楃唯小 而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 萬物將自賓 天地相合 以俞甘洛 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 名亦既有 夫亦將知止 知止所以不殆
俾道之在天下也 猶小浴之與江海也

經文大意

這三章延續一個核心:「道不以爭,不以強」。

  • 第 30(不強)
    以「道」輔佐君主的人,不會靠兵力武力來治理天下。因為凡用武力,會帶來反作用:軍隊經過,土地荒蕪;戰爭之後,百姓凶年。真正有智慧的人,只求「完成該做的事」,不會因此驕傲、炫耀、強求。因為凡是過度壯盛的東西,最後都會衰老,這就是「不道」,不合於自然,必然早亡。

  • 第 31(貴左)
    武器是「不祥之器」,有德的人不會喜歡它。不得已才使用,但即便勝利,也不值得歌頌。因為美化勝利,就是樂於殺人,而樂殺人者,絕不能得天下的民心。所以古代打勝仗,反而要用喪禮來面對:因為戰場上死傷無數,本應以哀傷的態度來紀念。

  • 第 32(知止)
    道本身無名,質樸雖小,卻沒有任何事物能夠控制它。如果君主能守住這份「質樸無名」的狀態,萬物自然會歸順。天地相應,降下甘露,百姓不用誰下命令,自然和諧。當「名」被立起時,就應該知道「何時該停止」,能知止,就不會陷入危險。道在天下,就像江海能容納百川一樣——它在低處,卻最能成就偉大。

心得體會

這三章串起來,是一種 「不強、不爭、知止」的智慧。

  • 不強
    道家告訴我們,凡是「靠強力」維持的東西,終將衰敗。就像一個組織,如果完全依賴威權和壓制,短期可能奏效,但長期必然生亂。真正有力量的領導,是讓人心自然歸附。

  • 不爭
    武力與爭鬥,看似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其實只會帶來更多問題。勝利若被歌頌,就會滋生好戰與殘酷。反而應該把勝利當「喪事」,提醒自己,戰爭沒有真正的贏家。

  • 知止
    當「名」一旦被創造(制度、標準、名號、成就),人就容易沉迷其中。若不知止,執著於擴張、追逐更多,就會陷入危險。能「守樸、知止」,才是長久的智慧。

案例分享:太平洋自行車的浴火重生

  • 浴火重生 → 韌性
    太平洋自行車在 1992 年金融危機中重挫,被迫縮小規模,但後來靠摺疊車重新站起來,甚至打造 Birdy 這個經典品牌。
    這正是「身雖受傷,心不被困」的最佳例子:失敗的經驗反而成為韌性的養分。

  • 不強、不爭 → 經營哲學
    太平洋沒有跟著捷安特、美利達走大規模量產之路,而是堅持「精緻、客製化」,走自己專注的小眾市場。
    他們也不爭第一、不追時尚流行,而是守住理念,專心做「別人不能做、不想做、做不到」的事。

  • 知止 → 可持續
    不盲目擴張,甚至在市場最火紅的時候仍然慢工出細活,一台車要做一小時,不追求產量,只追求品質。
    林正義也說「我們不追求大、不追求第一、甚至不追求卓越,只希望能永續發展」,這就是知止之道。

結語

《道德經》三章帶給我們的提醒是:

  • 強行得來的,終將衰敗
  • 爭鬥的勝利,不是真正的勝利
  • 懂得止步,才有長久的安穩

道家的智慧,看似消極,實則積極。因為它不是要我們什麼都不做,而是提醒我們:真正的力量,不在於強制與爭奪,而在於順勢與守樸。

當我們面對生活的挑戰時,不必急著爭、急著強;只要守住核心,懂得何時該停,或許反而能像太平洋自行車一樣,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參考


上一篇
《道德經》Day 12:道法自然,放下控制
下一篇
《道德經》Day 14:學口訣拿駕照,還是真懂開車?老子談平淡中的力量
系列文
《道德經》三十天閱讀之旅:初學者的經典探索17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