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9
1

🍽️ 從高價菜單到醫療長照:AI 與統計的機器學習方法總覽

想像一下,一桌要價上萬元的高檔套餐。
為什麼那麼貴?因為要考慮:食材來源、廚房功夫、人力服務、翻桌率、固定成本……
每一個環節都有數據,必須整合起來,才能算清楚成本與定價。

在醫療與長照領域也是一樣:一位病人的健康狀態,受到飲食、運動、藥物、家族病史、經濟條件等因素影響。如果我們想要「預測疾病風險」、「分群高齡者健康型態」、「規劃長照資源」,就需要借助 AI 與統計方法。

這就是「機器學習」的精神。
下面我整理了一份「機器學習方法總覽」,每個方法後面都有白話解釋和提示詞,讓您可以馬上拿來練習、應用。

分類 方法 白話解釋 餐廳例子 醫療/長照例子 提示詞範例
監督式學習 Logistic Regression 用一條線劃分群體,簡單判斷 血糖線高/低分界 判斷病人是否糖尿病 「解釋 SVM 如何分類」
Decision Tree 問診樹狀圖,一步步篩選 問:吃辣嗎?→推薦菜色 問診→是否高血壓 「用 Python 建立決策樹」
Random Forest 多棵樹投票,避免偏差 廚師團隊一起決定 多種檢查數據一起判斷 「隨機森林分類癌症資料」
SVM 找最佳分界線 客群切兩半 正常 vs. 異常影像 「解釋 SVM 給高中生聽」
Neural Networks 多層神經元,能學複雜規律 菜單整體設計 綜合檢查→疾病預測 「用 Keras 建立 NN」
迴歸 Linear Regression 用直線逼近資料 菜價隨食材成本變化 預測血糖值 「建立線性迴歸並算 R²」
Ridge/Lasso 加限制避免偏差 控制食材成本波動 過度依賴少數指標→修正 「比較 Ridge 與 Lasso」
Gradient Boosting 疊加弱模型,變強模型 多次試菜→完美食譜 疾病風險預測 「用 XGBoost 做迴歸」
非監督學習 K-Means 把相似分成群組 客人分:海鮮派/肉食派 老人健康型分群 「K-Means 分群顧客數據」
DBSCAN 找出異常點與群體 找特殊飲食客人 找罕見病例 「比較 K-Means 與 DBSCAN」
PCA 高維壓縮成少量特徵 100 種食材 → 2 主因 50 檢查指標 → 2 代表 「用 PCA 降維並繪散點圖」
半監督學習 Self-Training 已標註少量 → 推估更多 部分菜算成本→推估其他 少量腫瘤影像→AI學擴展 「解釋半監督如何提升分類」
強化學習 Q-Learning 不斷嘗試找最佳策略 學會最佳定價方式 學會最佳復健計劃 「用遊戲比喻 Q-Learning」
DQN 用深度網路學習動作 複雜菜單定價 AI 輔助醫療決策 「Python 簡單 DQN 範例」
深度學習 CNN 看影像抓特徵 分辨牛排 vs. 海鮮 CT/MRI 醫學影像 「用 Keras 建立 CNN」
RNN / LSTM 記憶序列數據 分析客流時間趨勢 血壓/血糖時間序列 「用 LSTM 預測股價」
Transformer 全局關聯,處理語言 菜單描述翻譯 醫療紀錄 NLP 「解釋 Transformer 優勢」
特殊任務 Forecasting (ARIMA, Prophet) 預測未來走勢 預測明年食材價格 長照人力需求預測 「用 Prophet 預測銷售」
關聯分析 (Apriori) 找出常見搭配 牛排+紅酒 藥物交互作用 「Apriori 找三條規則」

一、監督式學習 (Supervised Learning)

核心概念: 已知「問題與答案」,用來訓練模型學會規則。

類比:像學生考古題練習,題目(X)和正確答案(Y)都已知。

餐廳場景:已知「食材與成本」和「最終售價」,用模型來學習「怎麼預測一份套餐要賣多少」。

醫療場景:已知「病人的檢查數據」和「是否患病」,用模型預測新病人有沒有風險。


  1. 分類 (Classification)

用途: 把資料分門別類,答案是「類別」。

餐廳例子:判斷「客人會點套餐A 還是套餐B」。

醫療例子:判斷「病人是否罹患糖尿病(是/否)」。

方法: Logistic Regression, Decision Tree, Random Forest, SVM, Neural Networks。

白話解釋:

Logistic Regression = 簡單規則判斷(像醫師用一條血糖線劃分高危險 vs. 正常)。

Decision Tree = 問診樹狀圖(有沒有咳嗽?→ 有無發燒?→ 判斷疾病)。

Random Forest = 很多樹一起投票,避免單一判斷錯誤。

SVM = 找一條「最佳分界線」把不同族群分開。

Neural Networks = 用多層「神經元」找更複雜的分界。

提示詞範例:

「請用 Python 建立一個隨機森林模型來分類癌症資料集。」

「請用高中生能懂的方式解釋 SVM 是如何進行分類的。」


  1. 迴歸 (Regression)

用途: 預測一個「連續數值」。

餐廳例子:預測「這道菜的成本是多少」。

醫療例子:預測「病人的血糖值、血壓值」。

方法: Linear Regression, Ridge, Lasso, ElasticNet, Gradient Boosting。

白話解釋:

Linear Regression = 用一條直線去逼近數據。

Ridge / Lasso = 加上懲罰項,避免模型過度依賴某些變數。

ElasticNet = Ridge + Lasso 的折衷。

Gradient Boosting = 很多弱模型(小樹),逐步疊加,形成強模型。

提示詞範例:

「請用 scikit-learn 建立一個線性迴歸模型,並計算 R²。」

「請解釋 Lasso 與 Ridge 迴歸的差異,並舉例應用場景。」


二、非監督式學習 (Unsupervised Learning)

核心概念: 沒有「答案」,模型自己找規律。

類比:像客人上門點菜,我們不知道他的喜好,但可以透過行為找出「隱藏族群」。

醫療場景:把「老人群體」分成「健康型、亞健康型、慢病高風險型」。


  1. 聚類 (Clustering)

用途: 找出「相似群體」。

餐廳例子:根據點餐習慣分出「愛吃海鮮的客人」和「愛吃肉的客人」。

醫療例子:把高齡者分成「運動型、靜態型、慢病型」。

方法: K-Means,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DBSCAN。

提示詞範例:

「請用 K-Means 對顧客數據進行分群,並用圖表視覺化。」

「請比較 K-Means 與 DBSCAN 的差異與優缺點。」


  1. 降維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用途: 把「高維度」的資料壓縮成「低維度」便於理解。

餐廳例子:原本有 100 種食材參數,但最後用 2 個主要特徵就能描述菜系。

醫療例子:原本有 50 項檢查指標,透過降維找到最重要的 2~3 項做判斷。

方法: PCA, t-SNE, UMAP。

提示詞範例:

「請用 PCA 將 100 維數據降到 2 維,並繪製散點圖。」

「請解釋 t-SNE 為什麼適合資料視覺化,但不適合預測模型。」


三、半監督學習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核心概念: 部分資料有標籤,大部分沒有,利用少量標籤帶動整體。

餐廳例子:只有部分菜色有精確成本,透過機器學習推估其他菜色。

醫療例子:醫師只標註了少量影像(腫瘤/非腫瘤),AI 幫忙推廣到更多無標籤影像。

方法: Self-Training, Co-Training, Graph-based methods。

提示詞範例:

「請解釋半監督學習如何利用無標籤資料提升分類表現。」

「請舉例說明 graph-based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在社群網路的應用。」


四、強化學習 (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

核心概念: 學習「怎麼做,能拿最多獎勵」。

餐廳例子:AI 學習如何安排套餐價格,讓利潤最大化。

醫療場景:AI 學習如何安排病人復健計劃,讓康復效果最好。

方法: Q-Learning, Deep Q-Network (DQN), Policy Gradient, Actor-Critic。

白話比喻:
就像小孩在遊樂園玩遊戲機,一開始亂按,後來知道「按這個鍵會得分」。久而久之,他就學會最佳策略。

提示詞範例:

「請用簡單的遊戲比喻,解釋 Q-Learning 是如何學習最佳動作的。」

「請提供一個 Python 範例,模擬簡單的強化學習遊戲環境。」


五、深度學習 (Deep Learning)

核心概念: 用多層神經網路學習複雜資料。

餐廳例子:不只是判斷「食材成本」,而是直接學會「如何設計一份完整菜單」。

醫療場景:讀 CT 影像、MRI,甚至語音訪談。


  1. 卷積神經網路 (CNN)

應用:影像分類、醫學影像分析。

提示詞:

「請用 Keras 建立一個 CNN 模型,處理 MNIST 手寫數字分類。」

  1. 循環神經網路 (RNN, LSTM, GRU)

應用:時間序列預測(股價、血壓)、語音辨識。

提示詞:

「請用 LSTM 模型預測未來 7 天的股價趨勢。」

  1. Transformer 架構

應用:自然語言處理、語音翻譯、生成模型。

提示詞:

「請解釋 Transformer 為什麼比 RNN 更適合 NLP。」


六、特殊任務方法

  1. 預測 (Forecasting)

方法:ARIMA, Prophet, LSTM。

應用:銷售量預測、氣象預測、長照人力需求預估。

提示詞:

「請用 Prophet 預測未來 6 個月的銷售量,並繪圖。」

  1. 關聯分析 (Association Analysis)

方法:Apriori, FP-Growth。

應用:購物籃分析(誰點牛排就會點紅酒)、藥物交互作用分析。

提示詞:

「請用 Apriori 演算法分析交易紀錄,找出三條關聯規則。」


🎯 總結

機器學習的方法就像一份 精緻菜單:

監督式學習 = 有食譜、有結果,學習怎麼做。

非監督式學習 = 沒有答案,找隱藏規律。

半監督學習 = 有些菜已經算好成本,用來推估其他菜。

強化學習 = 學習如何定價或安排行動,讓獎勵最大化。

深度學習 = 能處理複雜影像、語音,就像主廚能設計整桌菜。

特殊方法 = 預測未來走向、找出食材之間的搭配規律。

在醫療與長照裡,這些方法幫我們做到:

疾病診斷(分類)、

健康數值預測(迴歸)、

老人健康分群(聚類)、

病人復健計畫(強化學習)、

影像判讀(CNN)、

語音陪伴(Transformer)、

長照人力需求預測(Forecasting)、

藥物交互作用(關聯分析)。

就像一份昂貴的套餐,每道菜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機器學習的每一個方法,也都有它最適合的場景。

高檔餐廳導入機器學習流程表

流程階段 餐廳面向 機器學習應用 方法 範例 Prompt
1. 進貨與成本 食材來源、批發價波動 預測食材價格、控制庫存 Regression, Forecasting (ARIMA, Prophet) 「請用 Prophet 預測下月鴨肉與海鮮價格波動。」
2. 菜單設計 每道菜 BOM(物料清單) 分析成本結構、最佳組合 Decision Tree, Random Forest 「請用決策樹分析哪道菜的食材組合最划算。」
3. 食材替代 缺貨時選替代食材 找相似度高的食材 Clustering (K-Means), PCA 「請用 K-Means 分群不同海鮮,找鱸魚缺貨時的替代品。」
4. 定價策略 高檔套餐如何定價 動態定價、利潤預測 Regression, Reinforcement Learning 「請用 Q-Learning 模擬不同套餐價格下的收益。」
5. 顧客體驗 客群分析、偏好調查 分群與推薦 Clustering, Association Rules (Apriori) 「請用 Apriori 找出常被一起點的餐點組合。」
6. 翻桌率與人力 人員調度、工時安排 預測高峰時段、最佳排班 Time Series (LSTM), Optimization 「請用 LSTM 預測週末翻桌率,並提出排班建議。」
7. 醫療/長照延伸 健康菜單、營養控制 病患營養推薦 Classification, Recommendation 「請用隨機森林推薦糖尿病患者合適的餐點。」

1️⃣ 進貨與成本 → Regression / Forecasting

想像你要去市場買鴨子 🦆,有時便宜、有時變貴。
迴歸 (Regression) 就像畫一條直線,猜明天的價錢會在哪裡。
預測 (Forecasting) 就像算命一樣,用以前很多天的資料,預測下週鴨肉會漲還是跌。
👉 餐廳就能先準備錢,不會被嚇到。


2️⃣ 菜單設計 → Decision Tree / Random Forest

決策樹 (Decision Tree) 就像二選一問答遊戲:「要不要辣?」「要不要湯?」最後幫你找到一道菜。
隨機森林 (Random Forest) 就是一群小樹 🌳 一起開會,每棵樹都給建議,最後投票決定哪個最好。
👉 餐廳用它來算每道菜的成本,決定要不要放進菜單。


3️⃣ 食材替代 → Clustering / PCA

聚類 (Clustering) 就像把同學分組:愛運動的分一組,愛畫畫的分一組。
食材也可以分組:鱸魚跟石斑魚比較像,可以互相替代。
主成分分析 (PCA) 就像把一大堆考試題目濃縮成「數學力」和「語文力」兩個分數。
👉 餐廳用它來找出食材之間的相似度。


4️⃣ 定價策略 → Regression / Reinforcement Learning

迴歸 這裡還能幫忙算「成本 + 利潤 = 定價」。
強化學習 (Reinforcement Learning) 就像打遊戲機:一開始亂按,慢慢學到哪個動作能得高分。
餐廳也一樣,一開始亂定價,AI 幫它試,最後學到最能賺錢的定價。
👉 這就是為什麼米其林餐廳能賣到上萬元 💰。


5️⃣ 顧客體驗 → Clustering / Association Rules

聚類 (Clustering) 又出現啦!這次是把客人分群:

有些人愛點海鮮 🦞

有些人愛點肉排 🥩
關聯規則 (Association Rules) 就像「牛排的客人常常會點紅酒」🍷。
👉 餐廳就能偷偷設計「套餐組合」,讓你更想買。


6️⃣ 翻桌率與人力 → Time Series / LSTM

時間序列 (Time Series) 就是「看時間的數據」。
比方說:每個星期五晚上 7 點,餐廳一定大爆滿。
LSTM 是一種特別的記憶神經網路,它能記住「長時間的變化」。
👉 餐廳就能提早安排員工,不會手忙腳亂。


7️⃣ 醫療/長照延伸 → Classification / Recommendation

分類 (Classification) 就像醫生說:「這個人是健康的,這個人要注意血糖。」
推薦 (Recommendation) 就像 Netflix 推電影,但這裡是「推薦餐點給糖尿病患者」。
👉 餐廳的 AI 可以變成長照中心的營養師,幫老人家吃得更健康。


🎯 總結

機器學習就像一群小幫手:

有的幫你 算價錢(迴歸)

有的幫你 分組(聚類)

有的幫你 做選擇(決策樹)

有的幫你 找最佳策略(強化學習)

還有的幫你 記住時間(LSTM)

這些方法合起來,就能讓一家高檔餐廳更聰明,甚至延伸到醫療和長照,幫助大家吃得健康、過得更好。


上一篇
雪球票據的投資建模
系列文
AI 與統計在醫療與長照的應用:連結教育、收入、婚姻與居住,建構健康與照護決策支持19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