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現金流:
EV_Investor = 期望票息 + 期望本金 - 投入成本
票息部分
E[票息] ≈ 面額 N × 票息率 c × 有效天數
(含保息 1 個月 + 達到 70% 的記憶票息)
本金部分
EV_Issuer = 面額 N - 投資人期望支付 - 對沖成本
其中「投資人期望支付」包含:票息 + 本金。
雪球 ≈ 債券 + 一組期權
投資人:
拿到 9.18% 高票息,但要承擔「最差股票跌破 58%」的本金風險。
標的穩定在 70% 以上 → 利息照拿,本金安全。
一旦敲入且到期還在低點 → 本金虧損。
發行商:
收到面額,付出結構化的票息與本金。
同時透過期權避險,把風險轉嫁給市場。
利潤來自「結構溢價 - 對沖成本差」。
投資人期望值(PV 觀點):
EV_Investor = 期望[票息 + 本金的現值] − N
發行商期望值(不含避險成本時):
EV_Issuer = N − 期望[票息 + 本金的現值]
(若再扣除對沖與費用,才是最終利潤。)
說人話:投資人拿到越多(現值越高),發行商毛利就越少;反之亦然。
下列皆為以當前假設跑出的「示意值」,只為展示方法與量級,非投資建議。
情境 | 波動/相關 假設 | 投資人期望現值(EV,含本金+利息的現值) | EV_Investor% | 自動贖回機率 | 敲入機率 | 平均自動贖回天數 | 平均票息金額 | 平均本金金額 |
---|---|---|---|---|---|---|---|---|
Base(基準) | 波動如上、相關=0.5 | 94.38 | -5.62% | 73.1% | 28.5% | 16.6 天 | 0.95 | 93.91 |
Optimistic(偏樂觀) | 波動×0.8、相關=0.3 | 96.86 | -3.14% | 65.3% | 14.9% | 19.7 天 | 1.36 | 96.17 |
Very-Optimistic(很樂觀) | 波動×0.6、相關=0.2 | 100.09 | +0.09% | 61.5% | 2.8% | 21.6 天 | 1.68 | 99.20 |
Stress(壓力) | 波動×1.2、相關=0.7 | 93.78 | -6.22% | 80.1% | 37.8% | 13.7 天 | 0.66 | 93.47 |
說明:票息日利率 = 9.18% / 365。保息 30 天一律計息;其餘只計 X_t ≥ 70% 的天數。
折現:用 r = 4% 折現至今日(單筆在出場/到期時支付)。
一眼看懂:
A、B 都是「提早出場的小利」;
C 是「穩穩拿息且保本」;
D 是「跌深後的本金折損」,這就是高票息的代價。
投資人視角
發行商視角(結構化 + 對沖)
想像你買了一張「特別存摺」,它承諾每年給你 9.18% 的利息。
但這張存摺有一些「遊戲規則」:
投資人(就是你)會拿到兩種東西:
發行商(銀行或券商)也不是做善事,他們的玩法是:
下面用簡單例子(本金 N = 100)來比一比。
情境 | 發生了什麼 | 投資人拿到 | 發行商狀態 |
---|---|---|---|
A. 提早第 15 天贖回 | 股票很快回到 100% | 本金 100 + 利息 0.38 ≈ 100.38 | 賺到設計費用,風險小 |
B. 第 45 天贖回 | 股票撐過 70%,又回到 100% | 本金 100 + 利息 1.01 ≈ 101.01 | 支付多一點利息,但風險結束 |
C. 撐到期末(X_T = 85%) | 沒敲入,本金完整 + 多點利息 | 本金 100 + 利息 2.52 ≈ 102.5 | 付息偏多,但沒爆雷 |
D. 敲入後期末剩 60% | 股票大跌,跌破 58%,最後沒回來 | 本金只剩 60 + 利息 1.26 ≈ 61.3 | 投資人虧大,發行商安全 |
雪球票據就像一場「存摺遊戲」:
所以它的高利息,其實是你在「賣風險」換來的。
狀況 | 是否敲入 | 到期價 | 本金處理方式 | 投資人市值 | 損益 |
---|---|---|---|---|---|
A. 沒敲入 | 否 | 65% | 本金 100 | 100 | 0% |
B. 敲入+到期價 < 70% | 是 | 65% | 以 70% 接股票 | 65 | -35% |
C. 你的案例換算 | 是 | 65% | 以 70% 接股票 | 88 | -12% |
情境 | 樂園人潮 | 結果 | 你的感受 |
---|---|---|---|
A. 沒敲入 | 樂園最低人潮從沒掉到 58% 以下 | 出園時退你 100 元 | 🎉 「太好了!門票全退回來!」 |
B. 敲入 + 到期價 < 70% | 樂園曾經掉到 58% 以下,最後只剩 65% 人潮 | 你必須用 70 元價值換券,但券只值 65 元 | 😢 「怎麼只剩 65 元!虧了!」 |
C. 敲入 + 到期價 ≥ 70% | 樂園曾經掉到 58%,但最後人潮回到 80% | 規則放你一馬,退你 100 元 | 🙂 「還好最後人多起來,本金沒事。」 |
雪球票據就像玩樂園的門票遊戲:
因為規則是發行商設計的:
角度 | 好消息 | 壞消息 |
---|---|---|
投資人 | 能拿到比定存高很多的票息 | 一旦碰到敲入,本金可能大虧 |
發行商 | 透過設計、對沖幾乎不虧 | 要承擔管理與避險成本,但收結構費用 |
這就像「射氣球遊戲」:
雪球票據不是「穩賺」也不是「穩虧」,而是:
它更像是一場「用本金換高利息的賭局」,長遠看,發行商(遊戲設計者)才是最大贏家。
投資工具 | 特色 | 風險 | 報酬率 | 適合對象 |
---|---|---|---|---|
定存 | 本金安全,利息固定 | 幾乎沒有 | 1%–2% | 退休族、小資族 |
債券 | 穩定配息,可交易 | 有價格波動,但比股票小 | 2%–5% | 穩健型投資人 |
ETF | 分散風險,跟隨大盤 | 市場漲跌影響大 | 3%–10% | 長期投資人 |
雪球票據 | 高票息(約 9%),有提前贖回機制 | 大跌敲入 → 本金打折 | -35% 到 +9% 不等 | 高風險承受者 |
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
定存 + ETF 的組合,通常比買雪球票據更穩當。
雪球票據比較像「高風險的賭注」,不懂規則的人最好敬而遠之。
類型 | 適合嗎? | 原因 |
---|---|---|
小資族、退休族 | ❌ 不適合 | 本金安全最重要,雪球風險太高 |
想短期賺快息 | ⚠️ 不建議 | 碰到大跌會把多年利息一次吐光 |
有避險能力的大戶 | ✔️ 勉強可考慮 | 可以用其他工具對沖,降低風險 |
雪球就像「高息糖果」:
對大部分普通投資人來說:
不買,其實才是最好的選擇。
除非你非常清楚自己承擔的風險,並且願意用本金「賭」利息。
情境 | 是否敲入 | 到期價 | 投資人結果 | 發行商結果 |
---|---|---|---|---|
A. 提前自動贖回 | ❌ 沒敲入 | ≥100% | 本金 100 + 小利息 | 少付票息,快速結束,幾乎不虧 |
B. 敲入但最後回到 ≥70% | ✅ 有敲入 | 80% | 本金 100(沒事) | 避免被迫 70 行權 → 安全 |
C. 敲入且到期 <70% | ✅ 有敲入 | 65% | 本金打折 = (65 ÷ 70) × 100 = 92.9(虧 7.1%) | 投資人承擔跌幅,發行商無損 |
D. 敲入且到期價很低 | ✅ 有敲入 | 40% | 本金打折 = (40 ÷ 70) × 100 = 57.1(虧 42.9%) | 發行商最安全,投資人虧最大 |
投資人:
發行商:
規則設計永遠偏向發行商 → 投資人只是用本金在「賭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