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作為系統與外部世界溝通的橋樑,安全性始終是設計與維護的核心課題,如果缺乏妥善的安全措施,敏感資料可能外洩,甚至讓整個系統暴露在攻擊風險之中。
常見的API安全實踐包括:
-
身份驗證與授權:確保每個請求都能確認「使用者是誰」以及「能做什麼」,常用方法有OAuth 2.0、API Key或JWT,身份驗證負責辨識用戶,授權則決定可操作的範圍。
-
加密傳輸:所有API請求應透過HTTPS傳遞,避免資料在傳輸途中被竊聽或竄改,對於敏感欄位,也可在傳輸前額外加密。
-
輸入驗證:任何外部輸入都可能成為攻擊途徑,例如SQL Injection或跨站腳本攻擊,伺服器需檢查參數格式與型別,拒絕不符合規範的輸入。
-
速率限制與防濫用:透過Rate Limiting或Throttling控制單一來源的請求數量,防止惡意程式發送過多請求造成系統負擔。
-
日誌與監控:詳細記錄請求與錯誤,並設立異常行為的監控機制,例如短時間內大量失敗的登入請求,能幫助快速偵測攻擊並追蹤來源。
-
版本與更新管理:隨著漏洞被發現,API的安全策略需要不斷更新,持續修補,確保舊版本不會成為弱點。
安全性不只是單一技術的堆疊,而是一套整體設計思維,API在功能上追求方便與彈性時,也必須同時兼顧防護,才能在提供服務的同時保護系統與使用者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