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 OpenAI 推出 ChatGPT 以來,生成式 AI 逐漸走入大眾視野。從早期的 GPT-3 到後來的 GPT-4,再到最新一代的 GPT-5,這些模型在理解語言、生成內容、推理能力等方面都有顯著的進步。以下將簡要介紹這些版本的特色與演進。
ChatGPT 最初基於 GPT-3.5,並透過 RLHF(Reinforcement Learning with Human Feedback,人類回饋強化學習) 進行調整。這讓模型能更符合人類使用習慣,具備更自然的對話能力,並能避免產生過多不當內容。ChatGPT 的成功,使得生成式 AI 不再只是實驗室技術,而是真正走向大眾應用。
在 2023 年推出的 **GPT-4 **是一個多模態模型(Multimodal Model),不僅能處理文字,還能理解圖像。相較於 GPT-3.5,GPT-4 具備:
更強的邏輯推理能力。
更低的幻覺(hallucination)率。
對長文本的理解與生成更加穩定。
支援多語言輸出,應用更廣。
這使得 GPT-4 被廣泛應用於教育、程式設計、文件生成與商業決策。
最新一代的 GPT-5 在以下幾個方向上持續突破:
更強的多模態能力:除了文字與圖片,逐步向影音處理邁進。
更長上下文記憶:可處理更長的輸入,適合需要大篇幅資料的分析工作。
更擬人化的互動:在語氣、角色扮演與情境理解上更貼近人類對話模式。
更佳的工具整合能力:支援 API 呼叫、程式碼執行與與外部系統的協作。
從 ChatGPT 到 GPT-4,再到 GPT-5,可以看到 OpenAI 在生成式 AI 領域持續進化。這些模型不僅是文字生成工具,更逐漸成為跨領域的智慧助理,廣泛應用於學術研究、產業發展與日常生活。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精進,GPT 系列有望推動人機協作進入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