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最後一天,我們來盤點一下我們講了 Laravel 12 以及相關引入的特點
首先在第二天,我們提到了跟著 Laravel 12 一起帶來,可以一個指令部署好 PHP、Composer、Laravel CLI 三個工具,並且現在只要使用 composer run dev
一個指令,就可以在本地運行好整個專案。
接著在第三天,我們使用 Laravel Boost 這個套件,快速的建立起 AI 工具需要的 Prompt 以及專案內的 MCP Server,利用這些工具,我們可以讓 AI 快速的掌握專案內的狀況,並根據 Laravel Boost 提供的 Prompt 來撰寫程式碼與自動化測試,避免剛開始使用 AI 撰寫程式時常會忘記要檢查的項目。
在第四天,我們實際使用 AI 寫了一個 CRUD API,在以前需要先學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等等關聯,才能開始撰寫的 API,現在我們只需要跟 AI 溝通一下,就可以建立好了,並且可以同時生成對應的自動化測試。
在第五天,我們提到了 Spec Driven Development 的一些概念,在比較複雜的功能上,我們先建立對應的規格書,並檢查過規格書和我們的需求符合之後,然後根據規格書去生成對應的程式以及自動化測試。這樣才能夠在面對複雜的需求時,更精準的生成程式來滿足需求。
知道怎麼用 AI 撰寫對應程式之後,使用好用的框架以及套件就變得更重要了,畢竟同樣的功能,同樣使用 AI 撰寫,使用容易撰寫容易修改的架構和全部重新撰寫,可維護度就有很大差異了。
所以我們介紹了Livewire 這個 Laravel 提供,能夠簡單的建立前後端互動的框架。也花了幾天時間介紹了 Laravel Filament 這個可以快速建立後台服務的框架,從如何安裝 filament,怎麼客製化列表頁,客製化編輯部分,使用 RickEditor等等。
接著,我介紹了怎麼使用 Laravel Cloud 快速處理自動整合以及自動部署,建立雲端資料庫,在雲端環境呼叫 Command,建立測試環境以及進入維修畫面。
從建立專案講到了雲端部署,整個開發流程其實已經講完了。我們開始有空閒可以討論更多線上運行時會遇到的問題,我們提到了減少線上問題,我們可以在自動化測試設置覆蓋率限制,可以用 Feature Flags 在遇到線上問題時立刻關閉。
要提升系統的效能,我們可以先避免 N+1 問題,加上快取,橫向或縱向擴展,將耗時項目進行非同步處理,將靜態項目放到儲存空間。基本上應用上了上面的各種技巧,我們就可以將系統的效能提升非常多了!
最後我們花了一點時間,介紹一下 Laravel Cloud 各種附加項目。要監控線上問題,我們除了傳統的監控方式以外,還可以使用 Laravel Nightwatch。如果系統不常常被呼叫,我們可以使用休眠來節約資源。
到這邊,相信各位已經對 Laravel 如何簡化開發的流程,讓工程師從開發到部署都有非常良好的體驗,這件事情有很好的認知。
最後一天我講了一下,在自動化工具以及 AI 盛行的今天,我認為搭配上 n8n 可以滿足上很多純使用 n8n 或者純使用 Laravel 都比較麻煩的需求。利用 Laravel 容易開發容易部署的特性,要快速建立一個服務來提升 n8n 的功能,這件事情也是非常的容易。
希望這三十天各位讀者都有收穫,我們明年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