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3
1

生成式 AI 與智慧健康的交會:從長照 3.0 到 Primary Care 的新契機

一、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的潛力

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正在快速改變產業格局。它不僅能夠生成文本、圖像與語音,更能透過數據建模來理解脈絡與需求。在醫療與長照領域,這代表 AI 不只是單純的工具,而是能成為決策輔助(Decision Support)、病人互動(Patient Engagement)、甚至跨專業協作(Inter-professional Collaboration)的橋樑。

二、長照 3.0 與 AI 的結合

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 20%,同時面臨醫療人力短缺與健保支付壓力。長照 3.0(Long-term Care 3.0)政策強調社區與居家照護,但要避免資源斷層,就必須串接醫院與基層醫療(Primary Care)。在這裡,生成式 AI 可以發揮的角色是:自動化照護紀錄生成(Care Documentation Generation)、長者需求預測(Needs Prediction)、以及照護流程最佳化(Care Pathway Optimization)。

三、從 Primary Care(基層醫療)到 IH(In-House)策略

傳統上,台灣人習慣「直接進醫院」,導致成本高昂。若能透過 Primary Care(基層醫療)進行健康風險分層(Risk Stratification),再串接醫院資訊系統,就能提升效率並降低浪費。IH(In-House)策略強調「與醫院連得起的照護陣線」,生成式 AI 在此可以協助:自動生成跨院所轉診摘要(Referral Summaries)、標準化資料交換(Standardized Data Interoperability),甚至作為臨床決策的輔助模組(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Module)。

四、AI 應用挑戰與生成式 AI 的切入點

雖然 AI 在影像診斷(Medical Imaging)、跌倒風險預測(Fall Risk Prediction)、以及護理師排班最佳化(Nursing Scheduling Optimization)已有案例,但挑戰仍在於:

法規安全性(Safety before Efficacy):醫療法規要求安全性必須優先於效能。

支付模式(Payment Model):台灣健保限制了 AI 的市場接受度。

人力整合(Workforce Integration):AI 需要融入護理師、藥師、社工與醫師的多專業環境。
生成式 AI 的切入點,是透過更自然的語言互動(Natural Language Interaction),將複雜醫療數據翻譯成病人能理解的解釋,同時也能為醫療人員生成摘要、報告或決策建議。

五、展望:生成式 AI 引領第五波健康產業

講者提出,台灣的「第五波」將會出現在健康產業。生成式 AI 不僅是工具,更是一種新基礎設施(New Infrastructure)。它能把長照、醫療與產業結合,從政策到臨床落地,成為超高齡社會的新解方。就像「鴨子比喻」(Duck Analogy)所說:鴨子會游泳、會飛、會走,雖然不快,但能在不同環境中存活。生成式 AI 也需要跨域結合,才能在快速變動的環境下發揮最大價值。


📚 參考資料

講座主題:長照 3.0、智慧健康與 Primary Care 串聯策略
講者:陳銘樹 教授(亞東科技大學醫務管理學系)
時間:2025 年 10 月 輔仁大學進修部大樓

📑 演講重點整理表格

主題 重點內容 對應專有名詞 延伸說明
公共衛生三段論 照護分為前段保健、中段醫療、後段復健 Public Health Three-stage Theory 三段皆可導入智慧健康 (Smart Health) 與 AI 應用
基層醫療 作為就醫入口,避免直接進醫院 Primary Care 家庭醫師、社區診所、轉診功能,降低成本
長照政策 社區與居家照顧整合,串接醫院 Long-term Care 3.0 結合智慧感測 (Smart Sensors)、遠距照護 (Tele-care)
IH策略 強調居家端能與醫院資料連接 In-House Strategy (IH) 建立「能連得起醫院」的照護陣線
AI應用 影像診斷、跌倒預測、排班優化、文書自動化 Medical Imaging AI, Fall Risk Prediction, Nursing Scheduling Optimization 解決人力短缺與醫療品質問題
人口老化 65歲以上人口 >20%,進入超高齡社會 Super-aged Society 老化指數 (Ageing Index) 五倍以上,少子化同步惡化
少子化 生育率持續下降,人口結構轉折點將至 Low Fertility Rate 2065–2075 年可能達「一比一」臨界點
法規挑戰 醫療 AI 必須先驗證安全性 Safety before Efficacy 醫療法規要求安全性優於效能
支付模式 健保限制 AI 應用市場 Payment Model, Outcome-based Payment 昂貴藥物以成效導向支付 (RWE: Real World Evidence)
疫情啟示 COVID-19 加速遠距醫療 Telemedicine 驅動 AI 與數位化醫療普及
護理師短缺 護床比不足,病房關閉 Nurse Workforce Shortage AI 可協助文書與排班分流
國際比較 台灣醫療被評為世界前段,新加坡強調混合支付 Healthcare Ranking, Mixed Payment Model 健保與自費市場結構不同
第五波產業 下一波經濟動能來自健康產業 Fifth Wave in Healthcare Industry Generative AI 成為新基礎設施 (New Infrastructure)
鴨子比喻 樣樣會但不專精,多元存活力 Duck Analogy 鼓勵跨域能力,避免淘汰

上一篇
用「第二大腦」為高齡產業加速:從生成式AI六大應用到五大連結的實戰路徑
下一篇
模組四:AI 與專業實務支持
系列文
生成式 AI 在醫療與長照中的應用:從照顧紀錄、健康教育到生命故事保存,提升社工與照護效能。25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