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用 Cursor 建好了功能、拆好了模組、甚至寫好了測試。
但當專案規模越來越大,你會發現:「手動測試、手動檢查已經不夠了。」
這時候,就是讓 自動化流程 上場的時候了。
今天,我們要用 Cursor 幫我們打造一條「程式碼品質防線」—— CI/CD。
想像這幾種狀況:
這些問題都有一個共通點:沒有人自動幫你檢查與驗證。
CI/CD(持續整合 / 持續部署)能幫你解決這件事:
以前要寫 CI/CD 檔案,常常要查文件、對著 YAML 慢慢拼。
但現在你只要對 Cursor 說一句話:
幫我建立一個 GitHub Actions workflow:
- 當我 push 或發 PR 時
- 自動安裝套件
- 執行 npm run lint
- 執行 npm test
- 執行 npm run build
Cursor 就會自動產生這樣的 .github/workflows/ci.yml
:
name: CI
on:
push:
branches: [ "main" ]
pull_request:
branches: [ "main" ]
jobs:
build-and-test:
runs-on: ubuntu-latest
steps:
- name: Checkout code
uses: actions/checkout@v3
- name: Setup Node.js
uses: actions/setup-node@v3
with:
node-version: 18
- name: Install dependencies
run: npm install
- name: Lint
run: npm run lint
- name: Test
run: npm test
- name: Build
run: npm run build
✨ 不用查文件、不用記語法,Cursor 幾秒就幫你完成。
從今天開始,你的開發流程會變成這樣:
這樣即使你不在電腦前,系統也會自己幫你檢查程式碼是否健康。
Cursor 不只會幫你產生 CI/CD 檔案,它還能:
例如你可以直接問它:
我的 CI 一直失敗在 build 這步,幫我分析原因並提出修正建議
它就會對照 log 分析原因,甚至幫你自動修改設定檔。
如果你在團隊中開發,這一步超級重要:
這樣一來,只有當 CI 綠燈 ✅ 時,才能合併程式碼。
這就像是為專案設了一道「品質大門」,任何 bug 都會被擋在門外。
.github/workflows/ci.yml
。今天,我們讓專案邁向了「自動化」的下一步:
從這一刻起,你的專案已經不只是「寫得出來」,而是「寫得安全又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