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發進入後期,我們往往會遇到這個問題:
「系統跑得好好的,為什麼隔天就壞掉了?」
這時候,你就需要一個能夠「自動偵測異常、嘗試修復、甚至重新部署」的機制。
今天,我們就要用 Cursor 打造一個「自動維護循環(Auto Maintenance Cycle)」。
🧩 一、為什麼要自動維護?
在專案越來越複雜的情況下,錯誤不再只是「誰寫錯了一行程式」,而是:
外部 API 變更;
部署環境的版本升級;
資料庫連線異常;
CI/CD Pipeline 中的意外中斷。
Cursor 的優勢在於,它能整合:
自動監控(Monitor)
錯誤紀錄與診斷(Log & Analyze)
自動修復與重建(Auto Fix & Rebuild)
我們可以讓 AI 自動讀取錯誤紀錄、分析原因,並產生對應修正程式碼。
⚙️ 二、建立自動維護機制
在後端或前端專案中,我們都應建立集中化的錯誤收集層,例如:
// /utils/errorTracker.ts
export const logError = (source: string, error: Error) => {
console.error([${new Date().toISOString()}] [${source}] ${error.message}
);
fetch("/api/log", {
method: "POST",
body: JSON.stringify({
source,
message: error.message,
stack: error.stack,
time: new Date().toISOString(),
}),
});
};
然後讓 Cursor 分析 /api/log 內的錯誤樣本。
我們可以建立一個「錯誤回報處理 Prompt」:
你是一位專案維護助理,請根據 error.log 判斷:
讓 Cursor 自動分析並生成修正代碼草案。
當 Cursor 產生修正後,我們可以透過 GitHub Actions 自動建立 PR:
name: Auto Fix
on:
workflow_dispatch:
push:
paths:
- 'logs/error.log'
jobs:
fix:
runs-on: ubuntu-latest
steps:
- uses: actions/checkout@v4
- name: Run Cursor Auto Fix
run: npx cursor-ai fix logs/error.log
- name: Commit & PR
run: |
git config user.name "cursor-bot"
git config user.email "bot@cursor.ai"
git add .
git commit -m "Auto fix from Cursor"
gh pr create --title "Cursor Auto Fix" --body "AI-generated fix"
這樣當錯誤被紀錄時,AI 就能主動提出修正方案!
🧠 三、加入自我學習機制
若搭配 GCP / Firebase 的雲端記錄,我們還可以讓 Cursor 根據錯誤發生頻率自我調整策略,例如:
重複出現的錯誤自動優先;
分析「修正後又出現」的狀況;
將難以修正的錯誤轉入人工審查。
這樣就能形成:
🔁「錯誤發現 → AI 修正 → 測試 → 重新部署 → 監控」的自動循環。
💡 四、實作小技巧
若使用 Next.js,可以利用 middleware.ts 捕捉前端異常;
若是 Flutter App,可以透過 FlutterError.onError 統一上報;
將錯誤分類(Network, Logic, UI, Server)能幫助 AI 更準確判斷。
🔮 結語
Day 29 的主題代表著一個新階段:
Cursor 不再只是輔助開發,而是成為「專案的維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