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成式 AI 的發展中,除了 OpenAI、Google、Anthropic 等大型公司推出的封閉式模型之外,開源模型(Open-Source LLMs) 也快速崛起。這些模型讓研究人員與企業能自由下載、調整與部署,形成一股推動 AI 普及化的重要力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開源模型包括 LLaMA、Mistral 與 Falcon。
背景:由 Meta AI 於 2023 年推出。
特色:以相對較小的參數量(7B、13B、70B 等版本)實現與 GPT-3 相近甚至更優的效果。
影響:LLaMA 的開放釋出,促使全球研究者能基於此進行微調(Fine-tuning)、LoRA 與各式應用,直接推動了開源 LLM 生態系。
背景:由法國新創公司 Mistral AI 推出,專注於輕量與高效能模型。
特色:採用 Mixture of Experts (MoE) 技術,能在保持計算效率的同時維持強大性能。
應用:特別適合需要低延遲與高吞吐的應用,例如即時聊天機器人與大規模服務。
背景:由阿布達比的 TII(Technology Innovation Institute)研發。
特色:在開源社群中以「高性價比」著稱,尤其 Falcon-40B 與 Falcon-180B 在多項基準測試中表現突出。
影響:Falcon 的發布展現了中東地區在 AI 研究上的雄心,並為全球開源社群提供更多選擇。
可定制化:企業可針對自身需求進行專屬微調。
透明性:開源程式碼與模型架構讓研究更容易驗證與改進。
成本優勢:避免依賴單一商業供應商,降低使用成本。
生態繁榮:衍生出 Hugging Face 等平台上的眾多應用與變體模型。
LLaMA、Mistral 與 Falcon 的出現,代表開源模型不再只是學術研究的副產品,而是與商業模型並駕齊驅的力量。隨著開源社群的快速發展,未來的生成式 AI 生態將會更民主化,讓更多人能參與其中,推動創新與應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