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9
0

昨天我們談論金流自動化的 Situation & Task,了解到既有組織在處理金流當時的情況

而團隊為了要解這個很重要的題目,整理出從組織面、部門面、資訊單位三個面向,在金流自動化中所要擔負的角色與責任

今天就來看看,團隊在實務上的作為與帶來的結果

Actions

數位轉型案中最重要的實作核心就是流程再造,走舊路不會到到新地方,新的價值呈現,只會在新的流程中發生,在這邊提供筆者團隊之前在數轉作業單位,所進行的流程再造施作方法給大家參考。
背景說明,因舊有組織各團隊嚴重缺乏管理經驗,也無現有企業願景、階段性任務、年度目標、共識 … 等相關作業流程,極度尊重傳統,現有流程已延續超過20年不變,不願意也極度抗拒轉變,更遑論創新。換個角度說,案例中的組織連現代化的結構都沒有,往正面的方向想,當下不管做什麼,都可以算開始轉了,這樣不知道是喜是悲呀... anyway,既然舊有的團隊只是靠慣性做事,那討論的方式可能需要適當的引導,新的流程才有機會發生。
以下案例中運作的方式,是因為特殊案例背景所需,原本並非應該由資訊單位人員所執行,但因為以上因素,所以在這個案例中,是由資訊單位協助各單位從日常會議,或工作坊式的討論,協助討論發生,特此說明。

  1. 關鍵字收集作業
  • 從各式常規會議及討論中,找出近似關鍵字歸類彙整。
  • 從各級轉型專案會議中,找出關鍵字
  1. 關鍵字定義對齊及重要性對焦及排序作業
  • 對齊整合在程序作業中,如常規會議的進度說明,各類計劃、預算、工作排序的討論。
  • 形成跨部門及跨層級概念認知的一致化,各名詞概念的定義跟假設統一,建立組織整體對話的基石。
  1. 流程彙整討論
  • 基於之前工程定錨定義的第一版服務功能定義,進行以下討論收斂。
  • 定義主次流程(金流、捐款、支助及其他作業程序),數據資料的定義、假設跟各式數據組合的邏輯,流程定義一定要串到數據變化,不然後續討論很高機率會脫鉤。
  • 定義主流程起訖邊界(Main Story boundary),各個節點(ex. Stakeholder),價值產出(ex. Report),流程結構化。
  • 細分定義串起主流程的各個 User Story,釐清各種定義及假設,嘗試建立模組化作業程序。
  • 盤點釐清可以進行資訊化、程序化進而自動化的 Story,必要時對現存既有流程或節點進行調整作業(ex. 所以需要配套上述客服部門主管的調整)
  • 形成專案模型,進行專案所需資源評估作業,解決方案的設計(Cloud, Framework, Compliance),再進一步反覆調整,直到得出第一版可行性高的版本(開始迭代)。
  1. 專案啟動
  • 組織面的目標、時程、影響評估討論,獲得需要的核准跟支援,如預算,其他專案期程的調整。
  • 跨部門的協調,確保因新專業影響到的日常維運作業有進行對應的處理。
  • 資訊部門內部的對應調整程序。
  • 因為之前有進行專案盤點,這邊會有些資料可以讓專案有明確的討論跟優先順序的聚焦。
    • 該組織年度捐款約有48%來自信用卡定期扣款。
    • 該組織年度捐款約有6%來自線上網站(上下浮動端看該年有多少需要幫助的案件發生)。
    • 各式定期捐款(Bar Code and Bank Code)約有 28%。
    • 需要手動從各單位後台下載會入,但格式相對穩定的(如:Line_Pay),約3%。
    • 以上 85% 主要是因為格式跟流程處理程序可預期,所以列入第一階段自動化效益比較大的工程改善重點。
    • 餘15%列入下一階段討論(不在 Version One scope 中)。
  • 如上所述,答案不是零跟一,我們定義整理了整個流程,約有85%完成自動化,客服單位因電子化作業程序及此金流自動化作業,組織對應減少了約10個人力(以當時他們的成本分析,這樣一年省了800多萬,加上 Legacy CRM 那邊的一年維運服務費用 150 萬,這兩個案子每年省了一千多萬的營運成本,同時間也解決上述的問題,將原先季度或月週期解決才可以解決的問題,改善到每週狀況盤點控制,資金風險調控的穩定性大大提升)。

在前面定義好專案目標、資源、價值影響範圍跟時程後,以下進行解決方案模組化設計(哪些是全自動化,哪些是半自動化,這兩項的定義,跟模組設計的邏輯要定義清楚)。

  • 全自動化流程
    • 整合第三方交易解決方案,將日常線上匯款的彙整週期從月報改善到日報。
    • 全自動化流程對應的監控大幅改善原先人工對帳程序的效率,將每月約7%錯帳率降低到年度錯帳率1%以下。
    • 跟外部金融單位的資料交換作業,自動化後大幅改善穩定度,讓每年都會發生的人為失誤造成的資料延誤事件降到零。
  • 半自動化流程
    • 系統自動完成相關程序,但因各個金融單位系統支援程度的關係,有部分資料交換需從後台下載匯入,這部分輔以系統定期自動查核(上傳的資料格式,上傳的資料對比過去是否有異常的風險),提醒作業(如時間到,貓主子要提醒貓奴備餐了,員工該去查資料是否需要下載處理了),服務正常性監控程序(ex. 每月該匯入的金額是否有發生),以確保將人工部分降到最低,並確保配套流程有正常發生。
  • 人工作業流程
    • 將人工作業輔以服務正常性監控程序,以確保人工配套流程有正確施行。
  • 數據清洗及標準化作業
    • 在上述異動進行時,同步加上數據資料的正確性檢查。
  • 數據資安解決方案施作
    • 資料加密、資料遮罩、資料調用標準作業程序(如資料不落地,所以不提供全數據後台下載功能,防止數據不當使用,一次查詢不可超過20筆,批次作業應歸屬在另外批次作業程序中而非日常操作的功能集)。

在上述的金流自動化專案中,該模組也是更大系統的子系統,是整個網站再造的一部分,在這次的數位轉型專案中,筆者團隊的做法是希望能做到開飛機換引擎,前置作業除了定錨中說的,定義版本,配套的監控跟備份可以上線,另外也可以讓後續要 revamp 的整體解決方案,可以有從子系統抽換,收斂,一步步把整個網站換掉的機會,不然一次性把所有東西換掉的風險太大了,該組織連既有的流程都說不清,一次到位可能不太實際,系統大型異動如果造成數據資料出錯,那處理起來的麻煩度就不是只是服務受影響而已。

所以在專案的盤點、定義、跟假設釐清後,會先對工程的作業流程先進行第一步的處理,讓後續的改造可以一步步落地。

Result

後續的驗收,如前述所言,很多角色在老舊組織內是不存在的,如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還有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角色不存在通常代表的就是這個組織同時間並不具備對應的能力,產品思維的缺乏,也可以得知在目前這個數位時代,這個組織沒有連結線上線下的節點。所以服務上架驗收的部分,也是以引導的方式,同步完成以下程序,完成驗收程序,並建立起新服務迭代的基礎

  1. 一方面新服務開發時,以 Agile/Scrum/Sprint 的框架,在每個 sprint review meeting 時,同步引導使用者對焦需求,定義功能,確認產出,以確保服務有完成專案定義的價值產出,可以順利以新流程取代舊有流程,這也是整個組織流程再造(process re-engineering)計畫的一部分。

  2. 一方面持續提供教育訓練,形成新的組織肌肉記憶,完成概念置換,否則舊有組織因為慣性,不管新系統、服務、功能多有效率,老舊組織的既得利益者,是怎麼看都不會順眼的,也就沒有所謂順利驗收,服務上線這件事了。

  3. 有個很重要的提醒,IT 是實作單位,上述的每一個步驟都需要導向業務單位自己測試、驗收,然後針對測試結果與驗收都要畫押,不是只有 IT 自己認為可以就可以。不然很奇妙的是往往最後只有 IT 還記得做什麼,業務單位否認當時提的需求的狀況也不少見。所以如果業務單位有在 Ticket 從需求、測試、驗收都有畫押,至少吵起架 IT 還是有底氣的 XD。但是後續是不是沒事,大家要自我評估喔,就像近日三宅一生之一袋超人事件,超人能不能全身而退都不知道說)


上一篇
Day18 流程再造 - 金流自動化 - Situation & Task
下一篇
Day20 流程再造 - 信件數位化
系列文
小小工程師從職場實例,看 IT 團隊如何協助企業數位轉型落地2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