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問AI逐漸變成了一種需要養成的習慣,逐步取代了25年前開始的萬事問Google大神,未來不能再說有什麼事情因為心中還沒有什麼初步想法而停頓不前,因為無論成熟或不成熟的想法都可以先跟AI討論一下後獲得第一步建議的起點,過去可能還想推託找藉口說需要一點時間想想規劃暫緩一下,但現在漸漸覺得缺少的不是想法,而是能接續初步規劃後開始動手嘗試的"行動執行力",畢竟很多執行面的事情AI還沒辦法代勞,所以標題才會寫說“凡事問AI萬事不再起頭難”
唯一還不習慣的事,是心裡真的覺得有卡頓需要再思考的時候,第一時間會想到先去問問AI獲得一些新靈感和新建議,有時候這會違背自己過去面對一些困難事情的心理慣性,因為有時人的心裡需要一些時間沉澱後來釐清一些想法和佈局, 我仍同意一些策略面的事情可能依舊如此, 畢竟人類需要考慮一件事情的層面可能比事情表面上來說更為廣泛, 或許背後牽扯了一些利害關係人的溝通, 或是影響到其他事情的資源安排, 這些需複雜考慮的層面是AI只獲得片段資訊下無法替我們全盤考慮到的, 但若是想做考證照等等的學習資源搜尋與分享, 這種單純資訊蒐集整理的工作, 就大可問AI來做讀書計畫的建議, 它可能還會找到你所不知道的免費學習資源, 省去了過去自己要先大量蒐集考試情報的過程, 也因此過去都會分享一些考試資源的文章, 恐怕未來就逐漸會被AI所取代, 但個人考試心得應該還有參考價值才能留下來~
突然有一種想法就是, 未來的To Do List, 讓你還是像過去列一些待辦事項的標題, 但是AI會先行在To Do List背後幫你先規劃一些參考建議與行動方案, 讓你今天真的有時間回過頭來要執行To Do的時候, 已經有方案可以參考, 省去了重新Warm Up或又進入下一輪思考To Do的狀態, 也因此今年在摸索與累積AI提升生產力經驗的過程中會覺得其實沒辦法休息, 因為似乎事情都一直可以推進, 沒有什麼停頓休息的片刻, 所以在生產力提升後, 反而接續處理了更多事情, 沒錯~ 確實完成事情變多了, 工作價值或許也有所提高, 但休息時間卻反而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