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5
0

智慧蕉倉系統,因為同一個老 Bug,又一次華麗地崩潰了。這已經是兩個月內的第五次。服務猿的投訴電話被打爆,操作猿們閒得在倉庫裡打牌,而評審猿的怒氣值,已瀕臨頂點。

一場轟轟烈烈的抓戰犯大會,浪費了整個下午,卻沒人問那個最重要的問題,一股令人膽寒的既視感,一場追究責任的風暴,在所難免。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09/201300269zY2L8mZT7.png

獵巫時刻:當「誰的錯」比「哪裡錯」更重要

管理猿緊急召集了所有相關人員,會議室的氣氛比冰窖還冷。

  • 管理猿:「程序猿!你的 Code 怎麼回事?為什麼你寫的 Code 一直出包?!」
  • 程序猿:「我…我上次明明修復了!測試猿!你怎麼自動化測試沒測出來?」
  • 測試猿:「我們測了啊!但這個 Bug 的觸發條件很極端,而且每次上線的流程都那麼趕,我們根本沒時間做完整的場景覆蓋!」

程序猿怪測試猿,測試猿怪流程,流程的背後,似乎又指向了管理猿的時程壓力。一場完美的「甩鍋閉環」形成了。

整個下午,團隊的時間都浪費在「是誰的錯」這個問題上,卻沒有人問:「是什麼錯了」?

一個關鍵的轉變:從問「誰」,到問「為什麼」

就在大家吵得筋疲力竭時,一位沉默的資深猴子開口了。「夠了。」他說,「我們能不能停止問『誰』搞砸了,然後開始問『為什麼』我們的系統,會讓這種搞砸一再發生?」

他提議,召開一場不一樣的檢討會。放下手指,拿起鏡子:一場「無指責檢討會」的魔力,這場會議,有一個神聖的最高原則:無指責 (Blameless)。

Blameless 的核心假設是:每一隻猴子,在當下都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如果錯誤依然發生,那必定是系統(流程、工具、文化)的某個環節,出了問題。

會議的目的,不是為了找到一隻猴子來背鍋,而是為了讓所有人一起,像偵探一樣,找出系統中的漏洞:

  • 程序猿承認:「我當時為了趕進度,確實跳過了一些單元測試。」
  • 測試猿補充:「我們的手動測試流程,的確很難覆蓋所有邊界情況。」
  • 管理猿反思:「我給的時程,可能確實太緊,沒給測試預留足夠的緩衝。」

真正的兇手不是猴子,是流程

當大家不再需要為自己辯護時,真相才終於浮出水面。他們發現,真正的兇手,從來都不是任何一隻猴子,而是:

  • 流程的漏洞:團隊根本沒有自動化的「迴歸測試」流程,每次上線都像在賭博。
  • 工具的缺失:部署系統無法自動觸發相關模組的整合測試。
  • 文化的壓力:追求 KPI 的文化,讓大家習慣性地犧牲品質來換取速度。

最頂級的時間管理,是投資時間去「消滅未來的問題」

從「時間管理」的角度看,抓戰犯是最愚蠢的時間浪費。團隊花費了無數個小時,在一次次的崩潰、救火、爭吵、修復中循環。

而一場真正有效的「無指責檢討會」,或許只需要兩個小時。但這兩個小時,可能促使團隊決定投資時間去建立一套自動化測試流程。這個一次性的時間投資,將會消滅未來數百個小時的浪費。這,也許才是最高級別的時間管理。

你們的團隊,是如何進行專案的事後檢討的?是流於形式的走過場?是一場追究責任的批鬥會?還是真的在「無指責」的氛圍下,共同尋找可以改善的「系統性問題」?

留言分享你們的做法🐵


上一篇
一輩子在打磨香蕉皮,專業分工吃掉的成長
系列文
前端三分鐘 X 山上猴子啟示錄25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