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6
0
佛心分享-IT 人自學之術

API 實戰入門從設計到驗證系列 第 26

Day26 API 實測中的時間與延遲(Latency)

  • 分享至 

  • xImage
  •  

當API功能確認無誤後,下一個要檢查的重點就是「速度」,即使端點正確、回應內容正常,若等待時間太長,整體使用體驗仍會受影響。API延遲(Latency)指的是從發送請求到收到回應的總時間,通常以毫秒(ms)為單位,這個數值可以反映伺服器的反應速度,也能間接說明系統效能。

在Hoppscotch進行測試時,每次發送請求後,介面會顯示Time。這個數字代表該次請求的延遲時間。例如:

  • GET /users → 128 ms
  • POST /users → 310 ms
  • GET /users?id=123 → 142 ms

這些數字看似微小,但能讓人快速比較不同操作的負載差異。

延遲時間通常與以下因素有關:

  • 網路傳輸:距離伺服器位置越遠,延遲可能越高。
  • 伺服器處理邏輯:若API內部需要查資料庫、進行運算或呼叫外部服務,耗時會增加。
  • 資料量大小:回傳大型JSON或包含多層巢狀結構時,資料傳輸時間自然變長。
  • 流量與伺服器負載:同時大量請求可能造成排隊,導致延遲上升。

在Hoppscotch中觀察延遲的方法:

  1. 開啟Hoppscotch,選擇一個測試端點(例如 https://echo.hoppscotch.io)。
  2. 點選Send傳送請求。
  3. 查看Time數值。
  4. 嘗試多次請求或改變資料內容(例如多傳幾個欄位),比較不同情況下的延遲變化。

良好的延遲表現代表系統反應迅速、資源運用得宜。反之,若回應時間過長或波動明顯,可能需要調整後端查詢效率或網路架構。


上一篇
Day25 GET 與 POST 的完整比較
下一篇
Day27 觀察公開 API 的實際運作
系列文
API 實戰入門從設計到驗證29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