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在 2024 年 Q3 AI 大爆發的時候設計的學習 a.k.a 複習路線,也是那時候 GPT 聰明的時候,我也是不斷的透過使用 AI 工具來調整學習我的技能樹。
我曾經在很多地方或得到了各位前輩的支持,要謝的人太多了,所以我後續會慢慢補上致謝銘,在詢問過當事人意願後,當然也要謝天啦 哈哈
我很喜歡做軟體開發與系統設計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 或許沒有之一,就是因為我們的環境相對來說是非常開放與友善的,在大多數的時候,許多前輩都非常樂意回答問題 - 只要不要白目沒做功課就去瞎 XX 亂問。
我很喜歡這種善的循環的概念,正是因為淋過雨,所以願意為其他人撐傘。
# 全方位系統型工程師訓練計畫
從模組化元件設計到企業級系統架構,打造具備策略決策力與實作能力的現代全端 / 架構師人才
---
## 📚 整體課程摘要
這是一套針對「中高階工程師 → 架構師」成長軌跡所設計的實戰導向訓練計畫,涵蓋前端架構、API 設計、資料庫建模、CI/CD、系統可觀測性、效能優化、狀態管理、雲端部署、系統整體設計、架構風格哲學、跨部門協作等 **16 大職能模組**。
課程以企業級系統開發實務為基礎,透過大量演練、模擬提案、Trade-off 分析與設計圖繪製,幫助學員從單一技術角色轉型為具備 **設計能力 × 實作能力 × 決策能力** 的系統型工程師。
---
## 🎯 學習完成後的轉化能力與收穫
| 能力領域 | 完成後能力轉化 |
| ------------------------ | ------------------------------------------------------------------------------------------------ |
| 架構設計思維 | 能獨立提案中大型系統架構,針對模組劃分、資料一致性、可用性、可觀測性與部署策略進行設計與說明。 |
| 模組化與元件治理 | 能設計並維運企業級 Design System 與模組化元件庫,掌握元件抽象、可測試性與跨框架使用策略。 |
| API 與契約治理 | 熟練 RESTful/BFF/Gateway 架構設計,具備 OpenAPI 契約思維與版本演進治理能力。 |
| 資料庫建模與效能優化 | 能應對 OLTP/OLAP 系統資料結構、特徵資料設計與高併發資料一致性挑戰。 |
| Trade-off 分析與決策紀錄 | 能針對系統選型提出設計理由,書寫 ADR / Design Rationale,對 SLA/SLO/SLC 與容量模型具備掌握力。 |
| CI/CD 與 DevOps | 能獨立設計 Git Flow + 多環境 CI/CD 自動化部署流程,熟悉 Docker、GitHub Actions、GitLab CI。 |
| 可觀測性與錯誤排查 | 建立從 metrics/logs/traces 到 alert 策略的觀測性架構,具備 MTTR 下降與 incident drill 實作能力。 |
| 效能優化與 SSR 渲染策略 | 精通 LCP/CLS/TTI 等 Web Vitals 指標優化,能導入 SSR / SSG / CDN / Skeleton 渲染模型。 |
| 狀態管理與同步策略 | 掌握 Redux / NgRx 狀態架構設計與 async sync 策略,支援跨角色 UI 狀態分離與前後端一致性。 |
| 架構風格判斷力 | 熟悉 Clean Architecture、DDD、Hexagonal、CQRS 等設計風格與其適配情境與限制。 |
| 跨部門產品設計與流程推演 | 能與 PM / UX / Backend 有效協作,具備 MVP 拆解、流程圖繪製與需求轉語意化設計能力。 |
| 面試應對與技術簡報能力 | 每模組皆產出設計圖與成果報告,強化職涯面試應對、技術簡報、系統提案與設計說服力。 |
---
## 💼 未來職涯對應路徑
| 角色 | 能力符合情境 |
| ---------------------------------------------- | --------------------------------------------------------- |
| 🎯 資深全端工程師(Senior Fullstack Engineer) | 擁有完整技術鏈與跨端整合能力,能主導架構設計與技術選型 |
| 🔧 系統架構師(System Architect) | 能進行整體系統設計、技術決策、異常處理與部署策略提案 |
| 📊 技術產品設計師(Tech-Oriented PM) | 熟悉技術與產品協作語言,具備規格書、流程圖與 MVP 推演能力 |
| 🧩 DevOps 工程師 / Platform Engineer | 掌握 CI/CD、自動化部署與觀測性整合,能落實持續交付文化 |
| 📣 技術顧問 / 專案主持人 | 可作為顧問型角色參與企業技術轉型與核心系統建構指導 |
[API \*\*\*\*解決方案設計](https://www.notion.so/API-214d54ae00a680c1b989c8841ea9d51f?pvs=21)
[系統設計簡要-系統整體設計與 trade-off ](https://www.notion.so/trade-off-214d54ae00a680239bc0cfd20ff75a12?pvs=21)
[企業級元件模組化與設計系統實務](https://www.notion.so/215d54ae00a6802596c9fb7ca7ed1408?pvs=21)
[架構風格概念理論](https://www.notion.so/215d54ae00a68057b936fe0d72e8d63d?pvs=21)
[版本控管藝術-Git Flow 與 CI/CD 自動化流程建構](https://www.notion.so/Git-Flow-CI-CD-216d54ae00a680b9acbbda4031b16f95?pvs=21)
[雲端高可用架構設計與實戰](https://www.notion.so/216d54ae00a680b48bedf7205bd4d76b?pvs=21)
[系統可觀測性與錯誤追蹤設計](https://www.notion.so/217d54ae00a68024bea5e267149212b8?pvs=21)
[資料庫 Schema 與 Index 設計](https://www.notion.so/Schema-Index-217d54ae00a68013913df0c2e008f175?pvs=21)
[複雜狀態管理策略](https://www.notion.so/218d54ae00a680b1badfdb2a2dbb3d57?pvs=21)
[UX Flow 與痛點辨識](https://www.notion.so/UX-Flow-218d54ae00a680ffae00d70d0319e8f0?pvs=21)
[A/B 測試與成長分析](https://www.notion.so/A-B-218d54ae00a6800dbef8d97cb45ed5bf?pvs=21)
[跨部門產品需求拆解與流程建構](https://www.notion.so/218d54ae00a680549d18ca6e5bb29994?pvs=21)
[@範本資源](https://www.notion.so/21bd54ae00a680d98654de1a13359b9b?pvs=21)
# API 解決方案設計
## 🔁 課程定位
從基礎語意設計、業務建模、契約協議、版本策略、整合設計到部署與治理,建構完整 API 解決方案能力。
目標為能獨立應對企業級 RESTful 架構設計挑戰,並統合技術與策略思維。
## 📆 學期長度
18 週(對應 3 學分,總投入時間 60–80 小時)
## 🎯 結業目標
具備「設計、整合、佈署、治理」整體 API 解決方案能力,並能輸出一份企業級設計提案與系統文件(含契約、錯誤處理、版本控制、可擴展性設計等)
## 📚 教材核心
- 《REST API Design Rulebook》
- 《Designing Web APIs》
- 《API Design Patterns》
- 《The Art of Scalability》
- 《Domain-Driven Design: Tackling Complexity in the Heart of Software》
---
## 🧭 課程全覽
| 週次 | 主題名稱 | 任務重點 / 進度檢核 |
| ---- | --------------------------------- | ------------------------------------------ |
| W1 | 課程總覽與 API 的本質 | 架構圖繪製、自我定向學習目標表 |
| W2 | API 設計哲學:從 CRUD 到契約模型 | 撰寫三種 API 思維方式的比較分析文 |
| W3 | 業務語意建模與 API 的語言邏輯 | 對業務流程建模並對應出 API 原型 |
| W4 | URL 命名與資源設計策略 | 完成語意正確的 REST 資源路由設計 |
| W5 | HTTP 語義與錯誤設計哲學 | 錯誤狀態規劃、idempotency 與語意策略 |
| W6 | OpenAPI 作為契約與開發協議 | 撰寫 OpenAPI 契約並建立 Mock server |
| W7 | Schema 設計與 Contract Testing | 完成 Schema 驗證 + contract test 任務 |
| W8 | 🔍 小考週|語意理解與契約整合 | YAML / OpenAPI 檔案實作 + 簡答題 |
| W9 | 系統整合場景:Webhook 與事件導向 | 設計 webhook 流程圖並模擬觸發流程 |
| W10 | gRPC / GraphQL / REST 協議比較 | 撰寫三種協議對應場景分析建議書 |
| W11 | API Versioning 策略與可演進設計 | 設計 /v1/ → /v2/ 共存架構與升級流程 |
| W12 | API 架構模式:BFF / Gateway 整合 | 設計 Gateway 架構圖(含 auth、cache) |
| W13 | API Governance 策略與監控 | 撰寫 API Policy 文件與監控設計圖 |
| W14 | 專案架構週:從需求建模到 API 定義 | 輸出 Domain Model + API 契約與狀態轉移圖 |
| W15 | 專案實作週:功能驗證與部署測試 | 上傳測試錄影、Postman Collection、驗證報告 |
| W16 | 🔍 期末提案演練|架構簡報 + demo | 進行架構提案簡報與 API demo 展示 |
| W17 | 部署、壓測與可擴展性思考 | 撰寫壓力測試報告 + 水平擴展提案 |
| W18 | 🎓 發表與互評週 | 最終成果發表 + 同儕互評 + 課程總結回饋 |
[W1 | 課程總覽與 API 的本質](https://www.notion.so/W1-API-214d54ae00a68052a2f0daac34fcfb85?pvs=21)
[W2 | API 設計哲學:從 CRUD 到契約模型](https://www.notion.so/W2-API-CRUD-21bd54ae00a680139c3bc0fdacc20ae2?pvs=21)
[W3 | 業務語意建模與 API 的語言邏輯](https://www.notion.so/W3-API-222d54ae00a6809c9cadea88ef45ce49?pvs=21)
[W4 | URL 命名與資源設計策略](https://www.notion.so/W4-URL-229d54ae00a6803698adc26eaebe8928?pvs=21)
# 系統設計簡要-系統整體設計與 trade-off
🔁 **課程定位**:
以架構師視角設計整體系統,涵蓋系統模組化、資料一致性處理、可用性與擴展性策略、可觀測性導入與設計決策分析,針對 trade-off 概念進行策略性建構。
📆 **學期長度**:
18 週,建議每週 6–8 小時,總投入約 150 小時(5 學分課程量級)
🎯 **結業目標**:
能獨立設計中大型系統的模組邊界、資料一致性策略、觀測模組、架構圖與 decision record,並能進行 trade-off 分析與容量預估,具備完整架構提案能力。
📚 **教材核心**:
《Fundamentals of Software Architecture》、
《Software Architecture: The Hard Parts》、
《Just Enough Software Architecture》、
《Domain-Driven Design》、
《Implementing Domain-Driven Design》、
《Clean Architecture》、
《Designing Data-Intensive Applications》、
《Kafka: The Definitive Guide》、
《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SRE)》、
《Observability Engineering》、
《The Art of Scalability》、
《Cloud Design Patterns》、
《Release It!》、
《The Art of Capacity Planning》
🧭 **課程全覽**:
| **週次** | **主題名稱** | **任務重點 / 進度檢核** |
| -------- | --------------------------- | ---------------------------------------------------- |
| W1 | 架構設計導論 | 系統設計 vs 軟體設計區別、系統分層概念啟發 |
| W2 | 架構類型與視覺化 | Monolith / Microservices / Serverless 對比與繪圖實作 |
| W3 | 模組邊界與責任劃分 | Layer / Domain / Service 區分與場景演練 |
| W4 | 架構文件撰寫與提案練習 | ADR / decision log 產出與資料圖整合 |
| W5 | 強一致性處理 | Transaction 模型設計與實作練習 |
| W6 | 最終一致性與事件整合 | Event sourcing / Message queue 實務應用 |
| W7 | 非同步流程設計與 Queue 整合 | Kafka / RabbitMQ 等設計模式比較與整合任務 |
| W8 | 可用性設計與風險模式 | Retry / Timeout / Circuit breaker 設計 |
| W9 | 水平擴充策略與快取 | Cache / CDN / Sharding 模式演練 |
| W10 | 可觀測性導論與模組劃設 | Metrics / Logging / Tracing 系統統合架構設計 |
| W11 | Observability Tools 實作 | Prometheus + Grafana / OpenTelemetry 演練 |
| W12 | Trade-off 框架建構 | 架構選擇對比與報告撰寫技巧 |
| W13 | Trade-off 實戰練習與回顧 | 面試風格問題演練與多場景架構分析 |
| W14 | SLA、SLO 與系統健康管理 | 運營視角加入架構評估,導出 SLI 計算與報告 |
| W15 | 系統容量預估模型 | 資源用量建模與性能壓力模擬分析 |
| W16 | 架構提案整合報告撰寫 | 撰寫一份完整架構設計與決策提案報告 |
| W17 | Final Defense 演練與評估 | 模擬面試 / 系統問題分析答辯訓練 |
| W18 | 專案結案發表 | 完整系統設計文件與決策記錄報告 + 同儕評比 |
[**W1 |架構設計導論**](https://www.notion.so/W1-214d54ae00a680349a23eaf3ace80fe2?pvs=21)
[W2 |系統整體設計與 Trade-off × 架構類型與視覺化](https://www.notion.so/W2-Trade-off-21bd54ae00a6805a9735ece3f0456646?pvs=21)
[W3 | 模組邊界與責任劃分](https://www.notion.so/W3-223d54ae00a6809b9e19e27cee3f1dfb?pvs=21)
[W4 | 架構文件撰寫與提案練習](https://www.notion.so/W4-229d54ae00a6804a8bbdc2cd4be1fb4f?pvs=21)
# 企業級元件模組化與設計系統實務
🔁 **課程定位**:
全面強化 Component 設計的底層理解與語意掌握,從 HTML 元素語境 → 渲染機制 → 元件治理 → 模組化維運,全鏈路掌握企業級 UI 設計系統實作技術。
📆 **學期長度**:
**20 週**(每週約 6 小時投入,總計約 120 小時,對應 4 學分)
🎯 **結業目標**:
能獨立設計、測試、治理並部署一套符合企業需求的元件系統,並能針對效能瓶頸、語意誤用與模組策略提出最佳化建議與重構方案。
📚 **教材核心**:
- 《Atomic Design》
- 《Designing Design Systems》
- 《Frontend Architecture for Design Systems》
- 《Refactoring UI》
- 《Clean Code》
- React / Angular / Web Component 官方文檔
- 《深入理解 React 技術內幕》
- **MDN HTML API**
- 《Inclusive Components》by Heydon Pickering
- 《Accessibility for Everyone》
---
🧭 課程全覽(20 週完整進度)
| **週次** | **主題名稱** | **任務重點 / 檢核** |
| -------- | -------------------------------------- | --------------------------------------------------- |
| W1 | 為什麼需要設計系統與模組化? | 繪製 Design System 架構圖與元件分層視覺化 |
| W2 | Atomic Design 與元件分層原則 | 重構任意 UI Flow 為 Atom → Template 元件樹 |
| W3 | HTML 元素語意與組合原理(結構性) | 用 <section>、<article> 組合產品卡片元件 |
| W4 | HTML 元素語意與組合原理(表單與控制) | 使用正確的 <label>、<fieldset> 組合表單 |
| W5 | HTML 元素語意與組合原理(互動與媒體) | 製作無障礙互動元件(按鈕、Carousel)與 img fallback |
| W6 | Design Token 設計與主題切換機制 | 完成一組完整的 token 架構與 dark/light 切換 |
| W7 | Props / State / Context 模組化設計 | 釐清狀態與控制的設計原則並封裝控制型元件 |
| W8 | Virtual DOM、Render Decision Tree 原理 | 自畫 render 流程圖並解釋 reconciliation |
| W9 | Component Re-render Trigger 與效能策略 | 撰寫性能陷阱重現與 memo 最佳實踐 |
| W10 | 高複雜元件抽象設計與重用策略 | 拆出抽象 form / table 與封裝複雜 slot 邏輯 |
| W11 | Accessibility 策略與測試工具 | 使用 Axe、Lighthouse 檢測元件可達性 |
| W12 | Storybook 驅動的文件化與控制文檔生成 | 整合 Controls / DocsPage 與組織 token 展示 |
| W13 | Web Component 與跨框架元件實作 | 撰寫純 HTML 自定義元件並在三大框架中使用 |
| W14 | Snapshot Testing 與 CI 驗證流程 | 撰寫單元 / 視覺測試並整合 GitHub Actions |
| W15 | Nx / Monorepo 結構規劃與分層策略 | 元件包 / token 包 / util 包分層與共用策略 |
| W16 | Component Governance 與命名策略 | 撰寫元件命名規則、deprecated 流程與內部維運 wiki |
| W17 | 🎓 Final Project 設計週|設計系統實作 | 架構一套完整 Design System + 實作 + 測試 + CI |
| W18 | 🎓 架構提案週|設計原則與維運簡報 | 發表元件設計、測試、佈署、版本策略與成果頁面 |
| W19 | 🎉 成果展示與互評 | 同儕互評 + QA 討論 + 改版建議 |
| W20 | 🎯 Final Review + 課程總結 | 自我評估 + 能力地圖映射 + 學習歷程檔案輸出 |
[**W1 | 為什麼需要設計系統與模組化?**](https://www.notion.so/W1-215d54ae00a6802480afd73920045bcf?pvs=21)
[W2 | Atomic Design 與元件分層原則](https://www.notion.so/W2-Atomic-Design-21bd54ae00a680a0bfc6fb3dd0cade95?pvs=21)
[W3 | HTML 元素語意與組合原理(結構性)](https://www.notion.so/W3-HTML-223d54ae00a680b88407caa49a387d29?pvs=21)
# 架構風格概念理論
🔁 課程定位:
本課程面向具有中高階系統設計經驗者,將涵蓋業界主流架構風格(Clean Architecture、DDD、Hexagonal、CQRS、Event Sourcing、TDD、BDD 等),並輔以架構風格與應用情境對應訓練,培養可繪製與解釋企業級架構設計圖的能力。
學期長度:20 週(含假期與彈性整合週) / 共計 5 學分
每週預估投入時間:約 6 小時
🎯 結業目標:
- 具備多種現代架構風格的設計思維與依賴策略掌握
- 能針對各架構風格,分別列出 3 種主要 + 2 種次要適配情境
- 針對任一系統情境繪製完整設計圖並說明 trade-off 原則
📚 教材核心:
- 《Clean Architecture》by Robert C. Martin
- 《Domain-Driven Design》by Eric Evans
- 《Implementing Domain-Driven Design》by Vaughn Vernon
- 《Architecture Patterns with Python》
- 《The Art of Scalability》by Abbott & Fisher
- 《Fundamentals of Software Architecture》by Neal Ford & Mark Richards
- 《DDD Distilled》by Vaughn Vernon
- 官方資源:CQRS & Event Sourcing Reference, Hexagonal Architecture 實例專案
🧭 課程全覽:
| **週次** | **主題名稱** | **任務重點 / 進度檢核** |
| -------- | ---------------------------------------- | ----------------------------------------------------- |
| W1 | 課程導論與現代架構演進概覽 | 認識各架構哲學與應用戰場、繪製演進圖譜 |
| W2 | Clean Architecture 深入原則 | Entities / UseCases / Adapters / Framework 概念設計稿 |
| W3 | Clean Architecture 主要應用情境演練 | ERP / 訂單系統 / 多模組 CMS 架構圖分析 |
| W4 | Clean Architecture 次要應用 + Trade-off | Ticket / 資料服務為例分析設計限制與延展方案 |
| W5 | DDD 核心建模邏輯 | Entity / VO / Aggregates / Bounded Context 設計演練 |
| W6 | DDD 的語意建模實戰 | Logistics / 交易平台 / 多租戶帳務系統分析 |
| W7 | Context Mapping 與 ACL / 跨界限策略 | 建立 Anti-Corruption Layer 圖解與設計思維練習 |
| W8 | Hexagonal Architecture(六邊形架構) | Ports / Adapters 拆解與實例說明 |
| W9 | Hexagonal 應用情境分析 | 多入口應用、Scheduler、外部 CLI 整合範例 |
| W10 | CQRS + Event Sourcing 理論與實作範式 | Command / Query 隔離設計圖、事件流程設計 |
| W11 | CQRS 實務應用領域演練 | 秒殺活動系統 / IoT 控制平台設計說明稿 |
| W12 | TDD / BDD 設計哲學與驅動開發方法 | 測試層責任與應用層驅動開發策略圖解 |
| W13 | TDD / BDD 在架構決策中的角色 | 案例討論 + BDD 的開發流程分工實戰稿 |
| W14 | Screaming / Plugin / Layered Patterns | 如何建構語意清晰與模組擴展友善系統 |
| W15 | 各風格適配矩陣與 trade-off 策略圖整理 | 建立設計決策矩陣與案例對應表 |
| W16 | [設計演練週 1] Clean / DDD 獨立架構提案 | 實例繪製 + 設計說明簡報準備 |
| W17 | [設計演練週 2] CQRS / Hexagonal 架構草圖 | 多模組整合下的選型與設計稿製作 |
| W18 | 假期週與補進度整合週 | 彈性安排與補完閱讀任務 |
| W19 | Final Design Jam |三種情境模擬設計 | 每人輸出一套架構決策與說明 |
| W20 | 🎓 成果發表會 + 架構問答環節 | 簡報提案 + Peer Review + 問答演練 |
📌 備註:
- 各風格皆對應 3+2 應用場景,資料與討論素材將於每週補充
- 實作需求僅限於圖解與文件產出,無需程式碼開發
- 架構圖可使用 C4 / Mermaid / Whimsical / Diagrams.net 製作
- Final 成果需涵蓋任一實戰情境的架構草圖 + 設計 rationale(說明文件)
[**W1 |課程導論與現代架構演進概覽**](https://www.notion.so/W1-215d54ae00a6801e9426c531ac88c634?pvs=21)
[ W2 | Clean Architecture 深入原則](https://www.notion.so/W2-Clean-Architecture-21cd54ae00a680ba9edaf1cd8f18b3d9?pvs=21)
[W3 | Clean Architecture 主要應用情境演練 ](https://www.notion.so/W3-Clean-Architecture-223d54ae00a680fea688d438caa02fa3?pvs=21)
# 版本控管藝術-Git Flow 與 CI/CD 自動化流程建構
🔁 **課程定位**:
涵蓋 Git 分支策略、CI/CD 自動化建構與部署、容器化實作、流程設計策略與 DevOps 組織文化實踐,符合企業級應用與高階技術職面試需求。
📆 **課程長度**:18 週
🎓 **學分建議**:4 學分
📚 **教材核心**:
- 《DevOps Handbook》
- 《Accelerate》
- 《CI/CD for Monorepos at Scale》
- 《Docker: Up & Running》
- GitHub Actions / GitLab CI / Jenkins 官方文檔
- AWS / GCP CI/CD 部署案例集
---
✅ 週次課表與整合說明(共 18 週)
| **週次** | **主題名稱** | **重點內容與整合補充說明** |
| -------- | ------------------------------------- | ------------------------------------------------------------------------------------- |
| W1 | Git 基礎與 commit 架構 | 熟練 reset/revert/staging;版本還原流程 |
| W2 | Git Flow 與 Trunk-Based 開發策略 | 分支策略比較,實作 PR 流程範本 |
| W3 | 團隊 PR 流程設計與審查規範 | 撰寫審查條件、Merge request 守則 |
| W4 | Git 衝突管理與版本恢復技巧 | 多人合作情境模擬與版本回復 |
| W5 | CI/CD 流程與架構設計 | 圖解 Build-Test-Deploy Pipeline |
| W6 | CI/CD 選型策略(平台 + 架構) | 比較 GitHub Actions / Jenkins / GitLab CI |
| W7 | Task vs Job 邊界與流程分界設計 | **原子任務拆分原則、retry 模式與 job 邏輯邊界,對應 CI 工具中 jobs/steps 的差異實作** |
| W8 | GitHub Actions CI 流程實作 | 編寫 Lint、Unit test、Code Coverage 之 step |
| W9 | CD 流程與環境部署(含 Secrets) | 多環境 matrix 設計、環境變數與密鑰管理 |
| W10 | Build 快取與 Job 條件控制 | cache、workflow_run、matrix 條件分支 |
| W11 | Pre-merge 驗證與差異檢查設計 | Required Status Check / Snapshots |
| W12 | Dockerfile 與映像建構策略 | multi-stage 建構、語言模板撰寫練習 |
| W13 | Docker Compose 整合測試流程 | 模擬 Redis + DB + App 測試流程整合 |
| W14 | 映像推送與版本治理策略 | 撰寫 tag 策略、Git tag vs Docker tag 對應 |
| W15 | 容器自動部署與回滾策略設計 | ECS / Cloud Run / Firebase Hosting 實作 |
| W16 | DevOps 指標(DORA)與文化治理 | MTTR / deploy frequency 對應現有流程現況 |
| W17 | Final Project:CI/CD 流程統整實作 | 實作個人或團隊專案的完整流程,自評 bottleneck 與彈性調整 |
| W18 | 架構簡報 + Flow map 發表 + 職涯對照表 | 技術簡報 + 能力地圖 + 職涯成熟度回饋 |
[W1 | Git 基礎與 Commit 架構:掌握版本還原與狀態管理技術](https://www.notion.so/W1-Git-Commit-216d54ae00a6803aa3c8c133a3d90b32?pvs=21)
[W2 | Git Flow 與 Trunk-Based 策略比較實作](https://www.notion.so/W2-Git-Flow-Trunk-Based-21dd54ae00a6807abca5cf40192f1cc8?pvs=21)
[W3 | 團隊 PR 流程設計與審查規範](https://www.notion.so/W3-PR-223d54ae00a68033a043e0c2547da31f?pvs=21)
# 雲端高可用架構設計與實戰
🔁 **課程定位:**
培養能獨立設計並實作企業級 AWS 與 GCP 雲端架構的工程師,具備高可用性(HA)、災難復原(DR)、IaC、自動化部署、成本優化與雲端安全能力。課程最終目標亦涵蓋一張雲端架構師等級證照(SAA / ACE)。
📆 **學期長度:** 20 週(建議每週 4–6 小時)
🎓 **學分數:** 5 學分
🎯 **結業目標:**
- 能獨立設計具 HA / DR 的雲端架構圖與成本模型
- 實作 AWS / GCP 核心資源(VPC、EC2、RDS、Lambda、GCS、Cloud Run 等)
- 掌握 Terraform / CDK 進行模組化架構部署
- 熟悉 DevOps 整合、Serverless 設計與跨平台整合思維
- 完成至少一張 AWS SAA 或 GCP ACE 證照考取準備
📚 **教材核心:**
- 《The Art of Scalability》
- 《Cloud Architecture Patterns》
- AWS 官方白皮書:Well-Architected Framework / HA Design / DR Strategy
- GCP 官方架構圖庫與案例
- Terraform / AWS CDK / Google Cloud Deployment Manager
- 工具:AWS Console, GCP Console, GitHub Actions, CodePipeline, CloudWatch, Cloud Monitoring
---
🗺️ 課程全覽
| **週次** | **主題名稱** | **任務重點 / 進度檢核** |
| -------- | ------------------------------ | --------------------------------------------------- |
| W1 | 雲端架構設計導論與企業應用藍圖 | AWS vs GCP 架構哲學與設計原則比對 |
| W2 | 雲端核心資源設計 | EC2 vs GCE、S3 vs GCS、VPC 原則與對照 |
| W3 | 高可用性與多區部署策略 | Auto Scaling, ALB/ELB, GCP Region/Zone 配置 |
| W4 | 容錯與災難復原(DR)設計 | RTO/RPO、資料同步、跨區 Failover |
| W5 | 資料庫與分散式儲存設計 | RDS / DynamoDB / Spanner 等 HA 設計比較 |
| W6 | 監控與可觀測性導入 | CloudWatch / Cloud Monitoring 與 SLA 對應 |
| W7 | IAM 與帳號權限架構治理 | Organizations, Policies, Least Privilege 實踐 |
| W8 | 混合雲與 VPN 架構 | Direct Connect / Interconnect 與混合架構案例 |
| W9 | 🔍 小考週 | 繪製雲端架構圖 + 說明高可用與容錯策略 |
| W10 | 成本控制與資源最佳化設計 | RI / Savings Plan、Billing 報表與效能比分析 |
| W11 | 基礎 IaC 實作 I(Terraform) | 建立 VPC / EC2 / S3 Module |
| W12 | 進階 IaC 實作 II(CDK) | 多環境部署、State 管理與資源依賴治理 |
| W13 | DevOps 自動化部署實踐 | GitHub Actions / CodePipeline × Terraform 整合 |
| W14 | 雲端安全設計與資安防護 | IAM Policies, WAF, Shield, KMS, Secrets Manager |
| W15 | Serverless 與事件驅動設計 | Lambda / Cloud Functions, Pub/Sub, EventBridge |
| W16 | 專案實作 I:AWS | 架構設計 + IaC + Monitoring + 成本預估 |
| W17 | 專案實作 II:GCP | 架構設計 + IaC + DR/HA 策略 + 成本預估 |
| W18 | 多雲整合與轉換策略 | 跨平台架構對照、Hybrid Design 模式 |
| W19 | 🔍 證照準備週 | SAA / ACE 模擬考 + 題型解析與知識補強 |
| W20 | 🎓 成果發表會 | 提案簡報 + 架構圖 + 成本模型 + 問答演練 |
[W1 |雲端架構導論與企業應用藍圖](https://www.notion.so/W1-216d54ae00a68019a50ac41c8bc5fa1c?pvs=21)
[W2 | 雲端核心資源設計](https://www.notion.so/W2-21dd54ae00a6805ea0ebcfc20adc5b54?pvs=21)
[W3 | 高可用性與多區部署策略](https://www.notion.so/W3-223d54ae00a680e18337e2775382d3b0?pvs=21)
# 系統可觀測性與錯誤追蹤設計
🔁 **課程定位**:
針對高併發、多模組、微服務架構下的可觀測性設計進行系統訓練,整合 metrics/logs/traces 的治理策略、實作技能與異常排查能力,具備從零建構 observability solution 的架構眼光與落地能力。
📆 **學期長度**:18 週
📚 **建議學分**:4 學分
🎯 **結業目標**:
- 能設計跨模組、具業務語意的 observability 架構
- 建立從 trace 傳遞、log 設計到 MTTR 減少的可追蹤性解法
- 具備 incident drill、故障排查與 SLO 設計的實戰能力
**🤖 核心教材**:
《Observability Engineering》(Charity Majors)
《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Google SRE Book) Ch14–17
Jaeger / Tempo / Grafana / Loki / Prometheus / OpenTelemetry
Datadog / CloudWatch / X-Ray / Firebase Performance
《Monitoring Distributed Systems》(O’Reilly)
---
🧭 課程全覽:週次|主題名稱|學習目的與檢核焦點
| **週次** | **主題名稱** | **學習目標與任務檢核** |
| -------- | ------------------------------------------ | ------------------------------------------------------- |
| W1 | 課程導入與可觀測性為何重要 | 定義 observability vs monitoring,導出三支柱模型 |
| W2 | 可觀測性架構全景圖與現代工具鏈分類 | 比較 Grafana Stack / ELK / APM / Cloud-native 套件 |
| W3 | Metrics 設計:指標分類與量測策略 | 建構 request rate, error rate, latency 等核心指標 |
| W4 | Logs 設計:語意、結構化與搜尋性 | 實作 log format 標準(如 trace_id、tag、語意) |
| W5 | Traces 與 Span:分布式系統中的流程鏈路設計 | 實作 openTelemetry / Jaeger 基礎應用 |
| W6 | Dashboards 設計原則與資料可讀性規劃 | 設計業務導向儀表板(Grafana 或 Datadog) |
| W7 | Logs/Traces 整合與 root cause 排查實作 | 跨服務錯誤模擬 → 排查流程與記錄提交 |
| W8 | 小考週:三支柱概念理解 + logs/traces 實作 | YAML 定義、log span 關聯、incident 判讀 |
| W9 | 警報策略設計:Threshold、Anomaly、Mute | 撰寫多層級 alert rule,設計 alert fatigue 緩解機制 |
| W10 | SLO / SLI / SLA:業務語意化的可觀測策略 | 制定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可衡量目標 |
| W11 | Trace ID 傳遞機制與 HTTP context 延續設計 | 模擬跨微服務 trace context 傳遞策略 |
| W12 | Serverless 與無 agent 架構的觀測方案 | 對應 Lambda / Cloud Function / Firebase 的解法實作 |
| W13 | Observability as Design Component | 💡 觀測性視角設計:將 observability 作為架構圖組件處理 |
| W14 | Log 語意與事件模板治理 | 💡 事件分類與上下文結構治理,建立 log span template |
| W15 | Incident Drill 導入與演練準備 | 案例模擬:request 停滯 + 錯誤無 log → 排查演練 |
| W16 | Incident Drill 實作與報告 | 撰寫完整錯誤報告 + observability gap 與建議調整策略 |
| W17 | Final Project 整合與效能分析 | 彙整 logs/metrics/traces 成一份分析報告與可觀測策略輸出 |
| W18 | 架構簡報 + 成果互評 | 10 分鐘報告:系統觀測架構設計解說 + 成果評量與自評問卷 |
[W1 |課程導入與可觀測性核心概念建立](https://www.notion.so/W1-217d54ae00a6802f837acf6486be3f7c?pvs=21)
[W2 | 可觀測性架構全景圖與現代工具鏈分類](https://www.notion.so/W2-21ed54ae00a6800489dcecee0484bb22?pvs=21)
# 資料庫 Schema 與 Index 設計
🔁 **課程定位**:
針對資深全端工程師(FSE)所設計,從業務建模、查詢優化到 AI 導向資料設計,涵蓋企業級交易、資料一致性、性能與可維運性挑戰。適合作為核心資料工程實力養成之用。
📆 **學期長度**:22 週(含假期與預備週),總學分:5 學分
🎯 **結業目標**:
- 能獨立設計可擴展、高可用之資料表結構與索引策略
- 應對多表寫入、高併發、時間序列與 OLAP/OLTP 負載問題
- 搭配業務建模思維,設計具 AI 訓練/預測能力之資料結構
📚 **教材核心**:
- 《Designing Data-Intensive Applications》
- 《High Performance MySQL》 / 《PostgreSQL Internals》
- 《Building Microservices》
- Uber / Airbnb Schema & Data Flow 實例
- Google Feature Store / Michelangelo 架構白皮書
---
🧭 課程全覽
| **週次** | **主題名稱** | **任務重點 / 進度檢核** |
| -------- | ------------------------- | ------------------------------------------------- |
| W1 | 資料建模核心與課程總覽 | 業務轉資料的視角建立,表結構設計全貌 |
| W2 | 正規化與去正規化策略 | 從 1NF–3NF 到 schema 優化與表拆解決策 |
| W3 | 業務流程 → 聚合建模 | 聚合根與資料一致性邊界設定(搭配 DDD) |
| W4 | 表格與物件設計哲學 | 命名、型別、上下文分離與擴展性邊界考量 |
| W5 | 交易建模與一致性方案 | ACID、eventual consistency、boundary 標示法 |
| W6 | Index 設計 I | BTree / Hash / bitmap index 機制與應用場景 |
| W7 | Index 設計 II | 複合索引、Partial、Covering Index 實作與選型 |
| W8 | 查詢效能優化 | Explain Plan 解讀、慢查詢追蹤、反模式範例 |
| W9 | 分區 / 分表設計策略 | 分區 key、水平 / 垂直切分與資料熱點處理 |
| W10 | 時序資料設計策略 | TTL、事件流儲存、歷史資料落地與歸檔架構 |
| W11 | 資料遷移與版本治理 | Schema Migration 策略 + Version Table 設計 |
| W12 | 查詢與資料轉換治理 | ETL / ELT 專用 schema 與中介層轉換策略 |
| W13 | SQL vs NoSQL 融合 | Mongo、Redis 結構設計與整合架構 |
| W14 | 冷熱資料分層設計 | Hot/Cold Path 設計與快取策略對應 |
| W15 | 多表寫入與高併發處理 | 股票交易範例:補償策略、多表一致性實作 |
| W16 | Outbox 與事件一致性模式 | 非同步資料落地 / 消息傳遞一致性設計 |
| W17 | AI 資料設計與特徵倉儲策略 | Feature Store、標記結構、ETL 資料版本管理 |
| W18 | 表結構重構與技術債清理 | 歷史遷移、兼容查詢設計與 refactor 方法論 |
| W19 | 期中總結與專題題目核發 | Schema 設計方向確認與團隊分組 |
| W20 | 商業場景建模演練 | 訂票系統 / 活動報名系統的資料建模實戰 |
| W21 | 假期週(Reading Week) | DIA 第 10-12 章 + Michelangelo/FeastureStore 研究 |
| W22 | 資料一致性驗證與測試 | 合約驗證、資料快照驗證與同步模擬 |
| W23 | 期末預備 I | Schema + Index 設計、使用情境文檔 |
| W24 | 期末預備 II | 壓測分析、快取策略、觀測與報告生成 |
| W25 | 🎓 結業發表週 | 專案發表、互評、總結與回饋 |
[W1 |資料建模核心與 Schema 設計全貌](https://www.notion.so/W1-Schema-217d54ae00a6807e9076c85cafbd3adc?pvs=21)
[W2 | 正規化與去正規化策略設計](https://www.notion.so/W2-21ed54ae00a68058b25df10440a6f5f7?pvs=21)
# 複雜狀態管理策略
🔁 **課程定位**:
本課程針對**資深前端與全端開發者**,系統化建構複雜狀態管理的工程能力與架構設計能力,對應實戰應用場景包括企業級業務系統、跨角色協作場景與前後端同步一致性挑戰。
📚 **學期長度與學分**:4 學分| 18 週密集訓練課程
🎯 **結業目標**:
- 精通 Redux 與 NgRx 架構原理與狀態流設計
- 能夠獨立設計符合大型系統需求的狀態管理方案
- 能理解並實作前後端一致性策略(如 Optimistic Update、Server Sync)
📘 **核心教材**:
- 《Redux Essentials》(Redux 官方文檔 + RTK)
- 《NgRx Component Store & Effects Patterns》
- 《Fullstack React》、Angular 官方指南
- 實戰專案(訂單管理系統、多角色看板、線上交易同步)
---
🧭 課程週次與主題安排(預覽版)
| **週次** | **主題名稱** | **重點任務 / 檢核** |
| -------- | --------------------------------------------- | ----------------------------------------------- |
| W1 | 課程導論:狀態的本質與系統定位 | 解構 UI → Data → Logic → State 的關係模型 |
| W2 | Redux 與 NgRx 思想源流與設計哲學 | Redux vs NgRx 架構設計圖解析 |
| W3 | Redux 架構與 RTK 實作精要 | 建立 Store、Slice、Selector、Middleware |
| W4 | NgRx 架構與 Store 模組設計 | 建構 Action、Reducer、Selector、Effect |
| W5 | Component Store 與 ViewModel 模型 | NgRx 輕量替代方案、元件解耦實作 |
| W6 | 表單與複雜輸入場景管理 | FormGroup 狀態、dirty/valid/state sync |
| W7 | 多模組狀態分區與邊界治理 | Bounded Context、Slice 切割策略 |
| W8 | 🔍 小考週|狀態同步策略設計與 Debug Flow 實作 | 問題模擬與 DevTool 排錯演練 |
| W9 | 多角色 UI 狀態分流(角色/權限/視圖) | 探討 Contextual State 與可共用/隔離設計 |
| W10 | 業務驅動狀態機構建(如訂單 / 任務流程) | 對應業務流程建構狀態圖與管理策略 |
| W11 | API 回應同步策略(CRUD / debounce / loading) | async pipe / entity adapter / loading indicator |
| W12 | Optimistic UI 與離線狀態處理策略 | rollback, patch, staging state 設計 |
| W13 | 跨設備與實時協作場景(Socket / SSE) | 可觀測狀態、同步設計圖、錯誤回復策略 |
| W14 | NgRx DevTools / Redux DevTools 深度應用 | 自訂 Middleware / meta-reducer 實作 |
| W15 | 狀態與效能:Memoization 與 Virtual State | Selector Memo / Lazy Load / Store 分段載入 |
| W16 | 🔍 最終演練週|狀態管理架構設計與模擬提案 | 架構圖 + 任務流設計 + 優化說明文件 |
| W17 | 專案週|實作中型系統(複雜狀態與前後端 sync) | 評量:整合度、維護性、解耦能力 |
| W18 | 🎓 成果發表週|狀態管理設計競演與互評 | |
[W1 |狀態的本質與系統定位](https://www.notion.so/W1-218d54ae00a680f8b9cafa6cfe10fcc2?pvs=21)
[W2 | Redux 與 NgRx 思想源流與設計哲學](https://www.notion.so/W2-Redux-NgRx-21ed54ae00a680f79d55d4ca6fa789c2?pvs=21)
# UX Flow 與痛點辨識
🔁 **課程定位:**
強化產品開發中「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流程視角,掌握從使用者需求出發的體驗設計策略,結合 UX Flow 分析、使用者研究、痛點洞察與迭代優化技巧,適用於 PM、UX Designer 與全端工程師。
📚 **學分數:** 4 學分
📆 **學期長度:** 18 週(每週建議投入 3 ~ 5 小時)
🎯 **結業目標:**
- 熟悉 UX Flow 分析與可視化設計
- 能針對使用者場景辨識痛點並提出可行改進方案
- 能獨立設計使用流程、動線圖與交互模型
- 能配合設計 / 技術團隊落實需求驗證與使用者測試
📘 **教材核心:**
- 《Don't Make Me Think》by Steve Krug
-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by Don Norman
- 《Lean UX》by Jeff Gothelf
- Nielsen Norman Group – UX Research Methods
- UXPin, Figma, Whimsical
- 使用者訪談 / 可用性測試範本(實務彙編)
---
🧭 課程全覽
| **週次** | **主題名稱** | **任務重點 / 進度檢核** |
| -------- | ----------------------------------- | --------------------------------------- |
| W1 | 認識 UX Flow | 理解 UX Flow 與業務流程差異 |
| W2 | 使用者導向設計觀 | 學習 Don Norman 使用者模型 |
| W3 | 使用情境分析(Scenario Mapping) | 建構任務流程與痛點假設 |
| W4 | 使用者流程圖實作(Task Flow) | 建立第一版 UX Flow 圖 |
| W5 | 使用者訪談方法與技巧 | 設計問題清單與訪談流程 |
| W6 | 使用者行為觀察(Usability Test) | 撰寫觀察紀錄與分析報告 |
| W7 | 痛點洞察與 JTBD(Jobs to be Done) | 建立問題敘述與行為動機圖 |
| W8 | UX Flow 優化模型(Flow Efficiency) | 優化重工路徑與瓶頸視覺化 |
| W9 | 🔍 小考週:UX Flow 實作與反饋 | 任務流程圖製作 + 痛點假設說明 |
| W10 | Figma / Whimsical UX Flow 實作 | 團隊共同建構可互動流程 |
| W11 | 使用者故事與流程整合 | 建立 UX Flow × User Story 對應 |
| W12 | A/B Test 與 UX 實驗設計 | 撰寫測試假設與實驗變數配置 |
| W13 | 可用性測試分析與指標(SUS / TCR) | 分析痛點數據並導入優化建議 |
| W14 | UX Flow × 開發邏輯對應 | 與開發對接邏輯點與參數傳遞節點 |
| W15 | 專案整合:建立一個完整流程設計案 | 練習從使用者訪談 → 痛點 → Flow 完成設計 |
| W16 | 成果簡報與回饋準備 | 撰寫使用者需求對應圖與建議簡報 |
| W17 | 🎓 專案簡報發表會(演練) | 發表 UX Flow 與痛點優化計畫 |
| W18 | 🎓 同儕回饋與課程總結 | 反思學習成長、互評與自評任務 |
[W1 |認識 UX Flow 與業務流程差異](https://www.notion.so/W1-UX-Flow-218d54ae00a680c0b035dd33933ca1e7?pvs=21)
[W2 | 使用者導向設計觀](https://www.notion.so/W2-21ed54ae00a6809eb601d192d42f3c9b?pvs=21)
# A/B 測試與成長分析
🔁 課程定位: 培養具備資料驅動決策能力的產品人與工程師,能從假設建構、實驗設計、結果判讀到成長策略規劃,獨立主導跨部門的實驗流程與成長模型設計,達成產品成效優化。
學期長度:18 週(建議每週投入 3~5 小時) 學分數:4 學分
結業目標:
- 能獨立設計與執行產品實驗,並正確詮釋統計顯著性
- 熟悉 A/B 測試的假設建構、樣本計算與分析報告撰寫
- 能設計與推演 Growth Loop 串連策略性實驗週期
- 熟悉可用工具(Amplitude、GA4、Mixpanel)並能實作儀表板
- 能以管理語言報告成效,並具備實驗設計哲學與倫理理解
教材核心:
- 《Trustworthy Online Controlled Experiments》
- 《Lean Analytics》
- 《Growth Hacking》by Sean Ellis
- 《Experimentation Works》by Stefan Thomke
- Amplitude / Mixpanel / Google Optimize / GA4
- 儀表板與實驗報告模板(實務彙編)
🧭 課程全覽:
| **週次** | **主題名稱** | **任務重點 / 進度檢核** |
| -------- | --------------------------- | ---------------------------------------- |
| W1 | 什麼是 A/B 測試與 Growth? | 案例導入、成長與假設測試的區別 |
| W2 | 成長指標與框架 | HEART / AARRR / North Star 指標設計 |
| W3 | 假設建構哲學與驗證模型 | 撰寫具備商業邏輯的假設與驗證邏輯 |
| W4 | 樣本數計算與顯著性原理 | power analysis、信賴區間與錯誤類型 |
| W5 | 常見錯誤與 p-hacking 避免 | 測試陷阱與統計迷思澄清 |
| W6 | 實驗設計流程與倫理 | 對照組設計、變因控管、實驗影響評估 |
| W7 | 測案情境設計哲學 | 設計適切問題、關聯業務目標、減少偽陽性 |
| W8 | Growth Loop 策略推演 | 單次 A/B → 週期性優化模型構建 |
| W9 | 🔍 小考週 | 假設撰寫、樣本計算、實驗流程設計筆試 |
| W10 | 分析工具實作 I(Amplitude) | 建構 funnel 與轉換儀表板 |
| W11 | 分析工具實作 II(GA4) | 事件追蹤與目標轉換設定 |
| W12 | 工具整合與資料可信性 | 埋點一致性、UTM 標籤與資料清洗 |
| W13 | 實驗資料分析與解讀報告 | 平均 / 中位 / 區間 / 比例轉換與視覺圖解 |
| W14 | 多變數測試與疊加實驗設計 | MVT、A/B/n 與連續實驗設計注意事項 |
| W15 | 跨部門溝通與報告技巧 | 以管理語言簡報轉換率、成長模型與建議 |
| W16 | 模擬實作 I | 自選實驗主題,撰寫完整測案與驗證設計文件 |
| W17 | 模擬實作 II | 出具數據分析報告與成長策略建議書 |
| W18 | 🎓 成果發表會 | 簡報展示 + 成果提案 + 同儕回饋 |
[W1 |什麼是 A/B 測試與 Growth?](https://www.notion.so/W1-A-B-Growth-218d54ae00a680238f6dfca2b503af54?pvs=21)
[W2 | 成長指標與框架](https://www.notion.so/W2-21ed54ae00a68081a914dd9538aa1a81?pvs=21)
# 跨部門產品需求拆解與流程建構
🔁 **課程定位:**
融合產品經理核心技能與資深開發者溝通能力,強化 AI 時代下 PM × Design × Dev 的協作能力。聚焦跨部門溝通語言、需求拆解技術、流程設計邏輯與 MVP 推演方法。
📚 **學分數:** 4 學分
📆 **學期長度:** 18 週(建議每週投入 3 ~ 5 小時)
🎯 **結業目標:**
- 能清晰拆解產品需求並繪製產品流程圖
- 熟練 MVP 設計與優先順序決策技巧
- 能與設計與開發有效協作並轉譯需求語言
- 熟悉常見 PM 工具與產品開發流程語言(user story / flow / spec / C4 model)
📘 **教材核心:**
- 《Inspired》by Marty Cagan
- 《User Story Mapping》by Jeff Patton
- 《Lean UX》by Jeff Gothelf
- 《Sprint》by Jake Knapp (GV)
- C4 Model / Event Storming / Miro
- 訪談腳本與需求採集手冊(實務彙編)
---
🧭 課程全覽
| **週次** | **主題名稱** | **任務重點 / 進度檢核** |
| -------- | -------------------------- | ---------------------------------------- |
| W1 | 產品角色與協作模型 | 繪製 PM × Design × Dev 協作藍圖 |
| W2 | 產品需求是什麼? | 定義需求與非需求、業務 vs 技術語言 |
| W3 | 使用者故事與 Persona 設計 | 建立使用者視角與目標導向需求語言 |
| W4 | User Story Mapping 工作坊 | 實作產品故事線與 MVP 拆解 |
| W5 | 需求訪談技巧與工具 | 撰寫訪談腳本,導出關鍵問題與需求 |
| W6 | MVP 構建與優先順序邏輯 | RICE / MoSCoW / Kano 等方法實作 |
| W7 | 流程圖繪製與系統邏輯拆解 | 使用 Miro / Lucidchart 繪製多角色流程 |
| W8 | 跨部門需求協作模型練習 | 演練 Dev × PM × Design 共識流程 |
| W9 | 🔍 小考週 | 需求理解與故事地圖繪製(筆試 + 圖像) |
| W10 | 文件規格撰寫(PRD / Spec) | 學習規格書撰寫語法與格式 |
| W11 | 產品週期與迭代計畫設計 | 以 Sprint 為單位推演開發節奏 |
| W12 | 從目標到指標(OKR / KPI) | 將需求目標化並對應商業指標 |
| W13 | 產品需求演化與版本治理 | 進行需求版本控制與歷程追溯 |
| W14 | 與技術人員的翻譯技術 | 練習需求轉技術語言(C4 model 概覽) |
| W15 | 專案模擬演練 I | 實戰需求訪談與流程建構(以模擬專案為例) |
| W16 | 專案模擬演練 II | 規格書撰寫與角色共識建立 |
| W17 | 期末簡報準備 | 製作產品發想、流程、需求拆解簡報 |
| W18 | 🎓 成果發表會 | 完成簡報發表 + 同儕互評 + 自評報告 |
[W1 |產品角色與協作模型](https://www.notion.so/W1-218d54ae00a6804fa2d8db08b3870be8?pvs=21)
[W2 | 產品需求是什麼?](https://www.notion.so/W2-21ed54ae00a6802cb453c236af6a9b8e?pvs=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