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5
0
自我挑戰組

AI學習之旅系列 第 26

Day 25|從提示工程到 AI 代理:生成式 AI 時代的「新開發者思維」

  • 分享至 

  • xImage
  •  

⚠️ 免責聲明
本文為學習與研究筆記,綜合 IBM RAG & Agentic AI 專業課程模組一內容與近期 AI 技術發展趨勢。非正式教材,實際應用請遵守公司或機構安全政策與法規。

出於興趣,我報名了IBM RAG and Agentic AI 專業證書課程,所以剩下的鐵人日子裡,就來分享一些搭配AI讀書的心得。

一、從分類到創造:生成式 AI 的「範式轉移」

過去十年,人工智慧(AI)主要扮演「法官」的角色——辨識、分類、預測。但自 Transformer 問世後,AI 開始具備「創造力」:能寫詩、生成程式碼、畫畫、作曲。
這就是**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的革命——它不再僅模仿人類的判斷,而是模仿人類的創造。

吳恩達(Andrew Ng)曾說:「AI 是新的電力。」如果 AI 是電力,那麼「基礎模型(Foundation Models)」就是這個時代的發電廠,而大型語言模型(LLM)是將能量輸出的「變壓器」——ChatGPT、Llama 3、Claude 3、Gemini 1.5 都在這個生態中運作。

IBM 在課程中提到:

「Foundation Model 的強大,在於它學到的是世界的生成規律,而不是僅僅一條分類邊界。」

這讓開發者第一次能用自然語言去「編程」,這種新思維,就是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二、提示工程:語言即程式,思考即框架

「提示詞」不只是問問題,它是設計邏輯、定義上下文、創造推理過程的方式。
在 IBM 的模組課程中,一個優秀提示詞包含四個關鍵元素:

元素 功能 範例
Instruction(指令) 告訴 AI 要做什麼 「將以下評論分類為正面、中性或負面」
Context(上下文) 提供背景資訊 「這是一則針對新上市產品的評論」
Input Data(輸入資料) 要分析的內容 「產品雖然晚到,但品質很好」
Output Indicator(輸出指示) 指定回答格式 「情感分類:」

這套結構讓提示詞成為可維護的工程物件,而不只是文字輸入。

進階策略:讓模型「思考」

課程提到四種經典技巧,實戰上極為關鍵:

技術 說明 範例
Zero-shot 無範例直接執行 「翻譯:今天天氣很好」
One-shot 給一個範例學習模式 「Hello→Bonjour;Goodbye→?」
Few-shot 多範例建立上下文 多筆情緒標註後再分類新句子
Chain-of-Thought(思維鏈) 要求模型逐步推理 「請一步步計算蘋果剩下幾顆」

Self-Consistency(自我一致性) 更進一步:讓模型產生多個答案後投票取一致結果,能顯著提升可靠性。
這些技巧如今已廣泛應用於 RAG 系統、AI 客服、甚至科學推理模型中。


三、LangChain:讓 AI 從「大腦」長出「手腳」

IBM 課程第二章重點放在 LangChain ——生成式 AI 應用的開發框架。
它的價值,就在於把 LLM 從「單一回答引擎」變成能串接資料與工具的應用骨架

LangChain 的三大核心

元件 功能 範例
Prompt Template 定義可重用提示結構 Tell me a {adjective} joke about {content}
Chain(鏈) 將步驟組合成流程 `prompt llm parser`
Agent(代理) 具備推理與執行能力 可自動選擇工具、查資料、生成報告

LangChain 的新語法 LCEL(LangChain Expression Language) 讓開發者可用 | 符號像管線一樣組裝元件:

chain = (
    RunnableLambda(format_prompt)
    | llm
    | StrOutputParser()
)

這讓 AI 應用開發變得模組化、可測試、可重用——這是AI 工程化的關鍵一步


四、從 Prompt 到 Agentic AI:下一代 AI 開發者的技能轉向

IBM 在 RAG & Agentic AI 專業證書中強調:未來的 AI 不只是生成文本,而是具備「檢索」「推理」「執行」三重能力。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RAG)→ 準確性
Agentic AI → 自主性

開發者的思維也要轉變:

  1. 寫模型變成設計系統
  2. 寫程式變成設計語境
  3. 單模型應用變成多代理協作

IBM 將此稱為 Agentic Architecture:多個 AI 代理(researcher、writer、critic)在 LangGraph 或 CrewAI 等框架中協作完成任務。

這種多代理思維,讓 AI 從「工具」變成「團隊」。


五、時事觀察:AI 開發與資安交錯的十月現場

生成式 AI 開發者在推進技術的同時,也面臨資安與倫理的挑戰
以下是 2025 年 10 月 AI 與資安相關的全球焦點:

  • OpenAI 與 Anthropic 公布新安全標準:要求企業在部署 LLM 前進行 “Model Safety Assessment”。
  • 台灣中研院宣布 LangGraph 本地化專案:整合開放式 RAG 框架以支援中文企業知識庫。
  • 「DeepSeek」惡意安裝包釣魚案:APT 組織偽裝 AI 模型下載頁散佈木馬,鎖定台灣開發者。
  • 歐盟 AI Act 正式生效:要求生成式 AI 明確標示合成內容,並納入供應鏈可追溯。

這些事件提醒我們:

當 AI 生成力變強,攻擊面也同步擴張。
一個錯誤的 prompt 設計,可能就是資安漏洞的起點。


六、學習路線與未來技能

技能層級 內容焦點 工具 / 框架
基礎 Prompt Engineering、In-Context Learning ChatGPT、Watsonx、Claude
進階 LangChain 開發、RAG 整合 LangChain、LlamaIndex、FAISS
專業 Agentic AI、多代理協作 LangGraph、CrewAI、Autogen
應用 安全與治理、法規遵循 AI Act、NIST RMF、ISO 42001

IBM 的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 正是圍繞這條「生成式 AI 工程師」路徑設計——學習如何從提示、鏈、代理一路構建到完整應用。


七、結語:開發者的新角色

「在 AI 時代,最重要的程式語言不是 Python,而是人類語言。」
—— Hailey Quach(IBM 講師)

生成式 AI 讓我們回到語言的本質:思考、表達、創造。
而開發者的任務,不只是會寫程式,而是能設計出讓 AI 與人類協作的思維介面

這就是新時代的工程師——Prompt Architect × Agent Designer
當我們學會用語言建構邏輯,AI 才真正成為我們的共同創作者。


上一篇
Day 24 plus - OpenAI DevDay 2025: Opening Keynote with Sam Altman[AI轉錄]
系列文
AI學習之旅26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