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7
0
自我挑戰組

AI學習之旅系列 第 28

Day 27|使用 LangChain 建立生成式 AI 應用程式:從概念到可部署架構

  • 分享至 

  • xImage
  •  

⚠️ 免責聲明
本文整理自 IBM × Coursera 《Develop Generative AI Applications》模組三與 LangChain 官方教學筆記。
內容為學習與教學用途,非官方文件,實際應用請遵守相關 API 授權與資料安全規範。


一、前言:從語言到系統的時代轉變

「我們正在從 指令電腦,轉向 與電腦共思考。」
—— Sam Altman(OpenAI CEO)

LangChain 讓這場轉變成真。
它不是單純的 AI 函式庫,而是 LLM 的應用層作業系統(Application OS),使模型能夠擁有:

  • 記憶(Memory)
  • 感知(Perception)
  • 行動(Action)

這標誌著生成式 AI 的第二階段:從對話模型(Chatbots)進化為可執行代理(Agentic Systems)


二、核心理念:LangChain 是「智慧系統的中介層」

LangChain 的價值在於「讓模型可用,讓智慧可執行」。
它將人類語言、商業邏輯與程式運算橋接起來。

元件 說明 比喻
LLM 語言模型,負責推理與生成 主廚
PromptTemplate 任務描述與語境設定 食譜
Chains 將多步驟任務串聯 廚房流程
Memory 保留上下文、歷史記錄 廚房筆記
Retriever / Vector DB 知識檢索與內容補充 食材庫
Agent + Tools 自主行動與外部互動 行政主廚與廚具
OutputParser 格式化結果、生成結構化輸出 擺盤師

三、智慧廚房:LangChain 系統運作圖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11/20171720aXSaNVmjul.png

四、Agent 的智慧:ReAct 思考循環

ReAct 框架讓模型不只是「生成」,而是「推理後採取行動」。

Thought → Action → Observation → Thought → Final Answer

範例:AI 代理查詢股價

Thought: 我需要取得 AAPL 的股價  
Action: 使用 FinanceAPI("AAPL")  
Observation: API 回傳錯誤(Service Unavailable)  
Thought: 我應該改用備援工具  
Action: 使用 WebSearch("Apple stock price")  

這種「思考–行動–觀察」的閉環能力,讓 AI 具備韌性(Robustness)自我修復能力(Self-healing)


五、LCEL:讓 AI 流程像資料管線一樣設計

LangChain Expression Language (LCEL) 讓開發者用直覺的「管道式語法」組裝應用:

chain = prompt | llm | output_parser

這不是語法糖,而是:

  • 聲明式設計(Declarative Design)
  • 可視化數據流(Data Flow)
  • 可追蹤與並行執行

LCEL 的核心在於「你不是寫程式給 AI,而是設計流程給 AI 運行。


六、開發者的角色轉變:從工程師到協作設計師

傳統開發 LangChain 開發
編寫邏輯 設計語境
處理資料流 組合模組
Debug 程式 觀察 Agent 思考
模擬輸入 建構真實互動

LangChain 開發者不只是 coder,更是「Prompt Architect × AI 協作者」。


七、LangChain × Flask:讓 AI 成為 Web API

課程實作專案:
使用 Flask 建立一個 AI 生成 API,後端透過 LangChain 管線執行任務。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quest, jsonify
from langchain.prompts import PromptTemplate
from langchain_core.output_parsers import JsonOutputParser
from langchain_openai import ChatOpenAI

app = Flask(__name__)

template = PromptTemplate(template="將以下文字摘要為三句話:{text}", input_variables=["text"])
llm = ChatOpenAI(model="gpt-4")
parser = JsonOutputParser()

chain = template | llm | parser

@app.route("/summary", methods=["POST"])
def summarize():
    data = request.json
    result = chain.invoke({"text": data["text"]})
    return jsonify(result)

部署建議:

  • 測試環境使用 Flask Dev Server
  • 生產環境使用 Gunicorn + Docker
  • 資料安全需求可採 本地模型部署(vLLM)

八、應用架構全景圖:RAG + Agent 系統整合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11/20171720BOtptip4B0.png

九、模型選擇策略:AI 花園的啟示 🌱

IBM 講師 Nicholas Renott 提出「AI 花園比喻」:

「AI 模型就像作物,選對種子、定期照料、輪作多樣化,系統才能健康。」

層面 問題 對應策略
建構階段 選哪個模型? 採用多模型策略(LLM + SLM)
成長階段 如何保持效能? 建立性能監控與基準測試
生態階段 如何防止鎖定? 避免供應商依賴,支援可替換架構

十、Flask 與 LangChain 的協作優勢表

項目 Flask LangChain 結合價值
定位 Web API 框架 AI 應用框架 AI API 快速開發
特性 輕量、模組化 結構化、可組合 快速迭代與擴展
優勢 RESTful、簡單 支援 LLM、RAG、Agent 從「Prompt」到「產品」
安全性 可控環境、虛擬化部署 支援模型治理與日誌 合規、安全可追蹤

十一、前瞻趨勢與學習建議

  1. Agentic AI 系統化:多代理協作(如 LangGraph)將成為企業標準。
  2. LLM 治理與可觀測性:LangSmith、Prompt Security 逐漸成熟。
  3. 小模型(SLM)崛起:在邊緣端或私有雲運行,確保資料主權。
  4. MaaS 平台整合:Watsonx、OpenAI、Anthropic API 互通性提升。

十二、延伸學習資源

主題 來源
LangChain 官方文件 https://python.langchain.com/
Flask 官方文件 https://flask.palletsprojects.com/
IBM watsonx.ai https://www.ibm.com/watsonx
ReAct 原論文 https://arxiv.org/abs/2210.03629
LangGraph 協作代理框架 https://github.com/langchain-ai/langgraph

十三、結語:從代碼到協作的創新時代

「AI 工程師的任務,從『寫程式』轉變為『設計語境』。」
—— Andrew Ng

LangChain 的出現讓「AI 工程」不再只是調 API,而是一場跨越認知與創造力的革命。
在這個新時代,懂得設計提示、構建鏈條與治理模型的開發者,將是未來生成式 AI 世界的建築師。


上一篇
Day 26|LangChain:讓 AI 不只會說話,還能思考與行動
系列文
AI學習之旅28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