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0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11/20072027Qz8Riy8cdK.png

想寫 Disciplined Agile 的緣由

在去年年底,我參加了一場敏捷相關的 Open Space 活動。沒想到,現場大家想討論的議題,依然和十多年前我剛接觸敏捷時如出一轍:老闆或 PM 不懂敏捷該怎麼辦?迭代一直被插單該怎麼辦?需求不斷變動該怎麼辦?

十年過去了,環境對敏捷的理解似乎進步了,卻又彷彿停在原地。

雖然時代在前進,現在大家都只關注要怎麼和 AI 聊天,但人與人之間的愛恨糾葛卻始終如一,只要有多人分工的情況,就還是得面對如何協同合作的議題。

敏捷雖然已經成了專案管理與軟體開發的顯學,有沒有「號稱跑 Scrum」甚至成了求職時的重要指標,但真正能成功落地敏捷的團隊又有多少呢?

「成也 Scrum,敗也 Scrum。」Scrum 的簡單讓人看本書、上兩天課就能開始在團隊裡推動,但這份簡單,是建立在去除了許多「非開發流程層面」要素之後的結果。那些被去除的東西並不會消失,反而會在導入 Scrum 的過程中慢慢浮出。

Disciplined Agile(DA)是更彈性、更務實的敏捷方法論。相比其他敏捷方法,DA 有兩個特別強調的觀念:情境導向和引導式持續改善。

從「沒辦法做到最好」到「基於現況做到最好」

在學習敏捷時,常被教導要先「傻傻地相信」,依循「守、破、離」的精神,照著所謂的最佳實踐一步步做就對了。結果往往是水土不服,不是被既有文化抗拒,就是遇到問題無法解決,還沒走到「破」的階段就已經在路途中陣亡。

有些團隊則為了妥協現實,客製化了 Scrum,卻因此陷入自我懷疑:是不是沒照標準做,才導致推不動?

Scrum 對敏捷而言確實是個很好的起點,但同時它也是終點。它能否順利運作,其實仰賴一個特定的環境和前提條件:開放且當責的文化、穩健的技術基礎、以及具備商業意識的團隊。如果這些條件不具備,強行導入 Scrum,只會讓問題不斷浮現。

所以 Scrum 一再強調,它不會解決問題,而是把問題攤開在檯面上,因為這些問題的本質其實就是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落差。

當我們忽略現有環境的特性與限制,只為追求理想化的狀態而不斷引發出問題時,最終當然只會得到更多抗拒。

DA 的核心心態則更為講究實際:情境導向(Context Counts)、務實(Be Pragmatic)、並追求卓越(Be Awesome)。導入敏捷的心態不應該是「做不到最好只好退而求其次」,而是「在現況下盡力做到最好,並持續改善」。

這種從情境出發、循序優化的做法,才能減少衝突,提升導入成功的可能。

從「快速失敗」到「快速成功」

敏捷強調經驗主義,鼓勵透過小步實驗與快速失敗來學習。像是愛迪生花了兩年、累積了上千次實驗失敗的經驗,最終成功找出燈絲的材料。

但在現今瞬息萬變的市場裡,當我們還在反覆嘗試時,競爭者可能早已領先到無法追趕。

多數人能從失敗中學到教訓,卻不一定能從中摸索出成功的路。對多數人而言,盲目試錯只會耗盡信心。

就像學數學時,不會是直接丟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想辦法推導公式,而是先教導理解公式的原理再做練習,因為這樣學習才會有效率。

Scrum Guide 只有十幾頁,許多未提到的部分並不會因為沒寫出來就因此消失。導入 Scrum 後,團隊仍得面對這些因為導入 Scrum 浮現的現實問題,只能四處找解法:教練技巧、引導技巧、利害關係人管理、DevOps、TDD、BDD、DDD…。

這還是團隊願意學習的情況,多數人最終只會得出結論:敏捷不適合我們,甚至敏捷是場騙局。

「從失敗中學習」固然重要,但「學會如何減少失敗、加速成功」更關鍵。能越快讓價值落地,延遲成本就越低,也能越早獲取收益。

DA 的「引導式持續改善(Guide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GCI)」提供了整個專案生命週期的流程目標,把那些「不知道要考慮」的環節納入思考,並搭配多種實務選項,讓團隊有方向地實驗與學習,降低風險,同時更快累積成功經驗。


「我只講重要的,其他靠自己想辦法。」
「我什麼都講了,你們乖乖照做就對。」

以上並非是在否定 Scrum,而是說明 DA 補足了 Scrum Guide 避而不談的部分。在什麼都沒有和什麼都規定好之間,提供了第三個情境導向且彈性的選擇。

DA 的工作箱就像一把瑞士刀,雖然功能繁多且不直覺,但當問題出現或舊方法失效時,它能引導我們嘗試其他選項,而不必束手無策。

雖然 Disciplined Agile 相對冷門,但正因它「什麼都要、什麼都可以」,內容龐大卻兼容並蓄。理解它之後,不僅能更好地推行各種敏捷方法,甚至也能改善傳統預測式專案的執行方式。

因為「選擇是好事(Choice is Good)」。


上一篇
Day-30 擴大影響力:Disciplined Agile 如何帶動組織整體的敏捷轉型
系列文
認識 Disciplined Agile:打造情境導向的敏捷之路31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