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7
0

在過去幾週的探索中,
我們了解到AI在做筆記整理、生活規劃、靈感發想上的便利,
甚至還能陪伴我們辯論、玩遊戲、做心理測驗,
但是AI再厲害,也不是完美的,
他仍然有一些限制與陷阱:
• 可能看似正確卻錯的離譜
• 帶有偏見刻板回答
• 偶爾瞎編事實
• 沒有完全理解題目但還是回答

所以在依賴AI的同時,
我們更要學會帶著懷疑去使用。

1.要告訴AI什麼

當我們想要減少AI瞎掰的可能,
可以試著:
• 看完他的回覆後,可以反問他一些陷阱題,測試他會不會前後矛盾
• 請他提供多個觀點而不是單一的答案,避免被誤導。
• 要求他附上依據或來源,並自己去驗證。

2.問題指令參考

我想要測試你在回答問題時可能出現的錯誤
請先回答以下題目: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園在哪裡?」
再幫我附上資訊來源,並解釋有可能出現什麼樣的錯誤

3.AI回覆示範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11/20178901Lv3ZoUm5k1.jpg
從下面的限制可以知道會影響AI判斷的原因可能有:
時間
➝ 有一些事會隨著時間而改變,AI吸收的資料可能不是最新的
問題要求不清楚
➝ 如果題目的要求含糊或定義不清時,AI可能會根據不同解讀給出不一致的答案
資料不完整
➝ 若問題較為冷門或相關知識較少,AI只能照有限的資訊推測,導致答非所問或準確度較低


總結
AI有時就像是一個很聰明但不一定完全可靠的同學,
他可以幫我們快速整理資訊、激發靈感,
但有時候也會自信滿滿的給出錯誤答案,
學會帶著懷疑使用AI,不是要否定它的價值,
而是要提醒自己 我們有最終的決定權,
在這個過程中,
人腦的批判思考和判斷依然是不可取代的。


上一篇
Day 26:AI和心理測驗題
系列文
《AI 不會讀心術:30 天練習說話 和AI有效溝通》27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