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0

💡 導言:用 Odoo 打造「AI 長照管理系統」的新世代照顧模式

在高齡化的社會中,我們常聽到三個關鍵詞:
「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
「科技照顧(Tech Care)」、
「資料治理(Data Governance)」

這三者看似分散,其實都指向同一件事:
如何讓科技成為照顧的一部分,但不取代人性

Odoo,不只是企業用的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規劃)系統。
它能讓「照顧者、被照顧者、AI 系統與法規管理」都在同一平台運作。
對長照中心與社工機構來說,Odoo 不只是管理工具,而是一個 資料倫理與照顧決策的中樞系統


📘 專有名詞白話介紹

名詞 白話解釋
Aging in Place(在地老化) 讓長者在熟悉的社區或家中生活,不必搬到機構。
Tech Care(科技照顧) 利用AI、智慧輔具、遠距監測等技術協助照顧。
AI Ethics(人工智慧倫理) 確保AI使用時不侵犯隱私、不操弄情緒、不誤導決策。
Data Governance(資料治理) 設定資料如何被收集、使用、刪除、分享的規則。
Human-in-the-Loop(人機協作) 機器輔助人類決策,但最終判斷仍由人負責。
Consent Form(同意書管理) 確保被照顧者知道哪些資料會被AI使用與保存多久。
EU AI Act(歐盟AI法) 對AI風險分級管理,醫療與教育屬於高風險。
Incident Report(事件通報) 若AI誤判或資料外洩,系統會自動通報並記錄。

🧓 Odoo × 高齡長照科技照顧:從AI倫理到資料治理的全流程實踐

💡 專題:以 Odoo 為核心,設計一套符合「高齡照顧 × AI倫理 × 法規治理」的整合平台
適用對象:長照中心、日照據點、醫社整合機構、Odoo 顧問與研究者
版本建議:Odoo 16 以上


🌍 一、為什麼選 Odoo 做長照科技整合

高齡化與少子化讓照護需求爆炸,但照顧人力卻不斷下滑。
傳統 Excel 或分散系統無法同時兼顧「照顧紀錄、AI 分析、隱私法遵」。
Odoo 的 模組化架構 恰好能把「人、機器、資料、倫理」整合成一套閉環流程:

核心構面 Odoo 模組對應 實務用途
個案管理 care.recipient 長者基本資料、自立程度、需求分析
照護計畫 care.plan 遠距照護、AI 機器人協助、健康目標設定
裝置監控 device.robot 感測紀錄、異常警報、EU AI Act 風險分級
隱私同意 consent.form Opt-in、撤回、第三方資料共享控管
風險稽核 risk.assessment AI偏誤、隱私風險、數位落差指標
事件通報 incident.report 個資外洩、系統錯誤、倫理審查紀錄

🏡 二、在地老化與Odoo資料流設計

Odoo 讓「在地老化」不只是一句口號。
可建立一條清晰的 Data Pipeline(資料管線)

1️⃣ Care Recipient → 登錄長者健康檔案、居住狀況、親屬聯絡。
2️⃣ Care Plan → 設定 AI 輔助內容(如服藥提醒、遠距監測)。
3️⃣ Device/Robot → 串接 IoT 資料,登錄每次 AI 互動與回報紀錄。
4️⃣ Session Log → 匯入每日照護紀錄,標註是否人機協作(Human-in-the-Loop)。
5️⃣ Risk Assessment → 自動分析異常趨勢並預警。
6️⃣ Incident Report → 若發生倫理或安全事件,自動生成報告並寄信給監管單位。

✅ 最後由 Compliance Officer 匯整產出 PDF 稽核報告,符合法規追溯。


⚙️ 三、科技照顧 × AI 模組整合建議

功能 實現方式 補充說明
智慧輔具整合 Odoo IoT Box + Python API 自動匯入血壓、心率、跌倒偵測資料
AI 情緒辨識 Chatbot + Affective AI 模組 限定「非診療用途」,符合法律規範
隱私治理 Consent 模組 + 自動清除 CRON 逾期資料自動刪除、opt-in/撤回紀錄化
倫理審查 Risk 模組 + 審核流程 內建五級風險分類,含 EU AI Act 對應
資料報表 Spreadsheet + Pivot 可生成長者健康趨勢、照顧成效 KPI

⚖️ 四、法規倫理對應表

法規與倫理 Odoo 實作欄位 說明
EU AI Act 高風險分類 device.robot.ai_risk_level 高風險裝置需有人工監督與透明揭示
個資保護法 consent.form.data_scope 僅限健康照護用途,不得作商業訓練
IEEE 情緒AI規範 care.plan.ai_affective 禁止操控情緒或誤導使用者
專業倫理稽核 incident.report.ethics_flag AI 誤判或違規自動生成事件通報

🧠 五、AI 與人機協作的實務守則

  • 機器 輔助人類決策,不得單獨下判斷。
  • AI 回報須由照護員標註「採納 / 否決 / 審查中」。
  • 對話機器人需明確標示「此為AI,非人員」。
  • 情緒AI介入時,必須具備「可撤回同意」機制。
  • 系統內建稽核紀錄:誰、何時、為何採納AI建議

📊 六、Dashboard 指標與政策應用

面向 追蹤指標 政策連結
服務面 遠距照護次數、平均回應時間 長照2.0服務效率
法規面 同意覆蓋率、撤回處理天數 個資法與AI透明度要求
風險面 高風險AI占比、事件類別 EU AI Act
成效面 長者滿意度、健康改善分數 SDG3:健康與福祉

❤️ 七、結語:讓科技回到「人本」

Odoo 不只是企業ERP,更是「照顧科技治理系統」。
它讓資料可追、AI 可解釋、照顧可被信任。
在高齡社會裡,我們不再追求取代人力,而是用資料與AI,讓照顧更有尊嚴、更有效率、更具倫理。

🤖 下一步建議:
可擴充「長者活動紀錄 + 體適能數據 + AI健康建議」模組,
並串接 LINE Bot 讓家屬即時查看照護紀錄與狀況更新。


上一篇
用 Odoo 管管家——從「髒內褲、籃球、零食」到全家的 Web Modern 物品治理
下一篇
🧭 導遊:從體適能研究學統計邏輯──用 Odoo 看醫療器材與健保資料的勝算比故事
系列文
以 Odoo 雲端進銷存為核心,探索小型企業數位轉型新方向: 從進銷存、CRM 到 IoT 應用結合開源53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