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昨天 Day 27,
我們讓旅遊助理學會在關鍵決策前「停下腳步」。
透過 Human-in-the-Loop(HITL),
AI 能在行動前等待人類確認與補充。
但當我們的決策已確定、任務明確之後,
下一步自然是——
「讓 AI 真正動起來。」
過去幾天,我們透過 LangChain 建立了一套多 Agent 協作架構。
然而,在某些應用場景中,我們不一定需要完整的程式框架,
而是希望能快速整合多步驟任務、清楚觀察執行過程、
並直接串接外部服務。
這樣的情境中,n8n 正好能發揮它的長處。
n8n 是一個開源的可視化自動化平台,
能以「節點(Node)」的方式組合任務,
支援數百種常見服務(如 Gmail、Google Calendar、Slack、Notion、OpenAI、Gemini 等)。
在 AI 系統設計裡,
n8n 扮演的是 流程協作與執行層 的角色,
而 LangChain 則專注於 語意推理與 Agent 管理。
這兩者的定位並非取代關係,而是互補:
今天,我們就用 n8n 來重現「維也納旅遊助理」的多 Agent 架構,
並新增最後一步——自動寄出 Gmail 行程建議。
在前幾篇中,我們運用 Day 24 的「旅遊助理」作為基底,以 LangChain 實作 Supervisor 統籌多位 Agent。
今天,我們以 n8n 節點的方式呈現相同概念:

每一個節點(Node)代表一個 Agent:
在 n8n 中,我們以「Supervisor Agent」作為總控節點,
負責接收使用者輸入並依內容決定要呼叫哪個子 Agent。
(以下運用到的 Agent 與相關 MCP 工具皆基於 Day 24 Demo 的實作)
docker volume create n8n_data
docker run -it --rm \
 --name n8n \
 -p 5678:5678 \
 -e GENERIC_TIMEZONE="Asia/Taipei" \
 -e TZ="Asia/Taipei" \
 -e N8N_ENFORCE_SETTINGS_FILE_PERMISSIONS=true \
 -e N8N_RUNNERS_ENABLED=true \
 -v n8n_data:/home/node/.n8n \
 docker.n8n.io/n8nio/n8n
System Message
你是旅行統籌助理。根據使用者需求,自行決定何時呼叫氣象專家 Weather Agent、旅遊規劃師 Planner Agent 與顧問 Advisor Agent。
最後整合所有子 Agent 結果,輸出完整建議。
輸出行程請整理成易讀的 Html 格式。
並將行程透過 Gmail 寄出。

圖:Supervisor Agent 統籌整個流程,依照使用者輸入分別呼叫 Weather、Planner、Advisor 三個 Agent,最後整合結果並透過 Gmail 寄出信件。
在這個工作流中:
gemini-2.5-flash 模型判斷需求並分派任務;Call n8n Workflow Tool 呼叫對應的子工作流;System Message
你是氣象專家,負責分析目的地天氣狀況與對行程的影響。
Tool
Weather MCP Client (查詢天氣)

圖:Weather Agent 使用 Gemini 模型與天氣 Weather MCP Client 取得天氣資訊,作為行程規劃參考。
以 When Executed by Another Workflow 為觸發條件,
由 Supervisor Agent 呼叫並回傳天氣查詢結果。
System Message
你是旅遊規劃師,根據天氣與景點資料設計一日行程。
Tool
Attractions MCP Client (查詢景點)

圖:Planner Agent 使用 Gemini 模型與景點 Attractions MCP Client 生成行程規劃。
它是整個系統的核心 Agent,
根據地點與天氣整合出完整的行程路線。
System Message
你是旅遊顧問,負責整合天氣與行程結果,提出最終建議。

圖:Advisor Agent 作為旅遊顧問,整合 Weather 與 Planner 的輸出,提出最終建議與提醒。
Advisor Agent 負責扮演「旅遊顧問」角色,
會接收來自天氣與行程兩個 Agent 的結果,
整合後提供更貼近使用者需求的最終建議——
例如穿著建議、最佳出發時間、交通安排或當地注意事項。
使用者輸入:
「幫我安排維也納一日遊,想包含音樂廳與當地餐廳」
整個過程中,n8n 即時顯示每個節點的狀態與輸出,
讓協作流程透明可觀察。

圖:完整的任務執行畫面。左側為行程內容,右側 Logs 區清楚顯示每個 Agent 的執行歷程與順序。
整個工作流順利完成——
Supervisor Agent 成功協調三個子 Agent,
自動生成一份考慮當日氣候的維也納行程,
並以 HTML 格式 透過 Gmail 節點 寄出。
右側的 Logs 清楚記錄整個歷程:
這樣的設計,讓 AI 協作流程不再是黑箱,
而是能被追蹤、調整、解釋的「透明決策過程」。

圖:AI 自動寄出的 Gmail 郵件內容,以 HTML 格式排版,整合天氣資訊與完整行程建議。
當整個工作流執行完成後,
Gmail Node 會將整合後的旅遊建議以 HTML 格式 自動寄出。
郵件主旨會包含天氣摘要與主要景點,
內文則分為「今日天氣概況」、「上午行程」、「中午餐飲建議」等段落,
讓內容閱讀起來就像專屬旅遊顧問親手撰寫。
這一步不只是「完成任務」,
更象徵著從 AI 規劃 → 人機協作 → 自動化執行 → 對外溝通 的完整循環。
AI 不只是思考,也能確實執行,並以人類習慣的形式交付結果。
透過這樣的 n8n 架構,我們得到三項重要特性:
模組化(Modularity)
每個 Agent 皆為獨立工作流,可獨立測試與維護。
可觀察性(Observability)
所有節點執行紀錄可視化呈現,
清楚顯示資料如何在各 Agent 間傳遞。
可擴充性(Extensibility)
若要加入新 Agent(例如 Booking Agent 或 Translator Agent),
只需新增一個 workflow 並連接即可。
今天,我們讓多 Agent 系統從程式邏輯走入可視化工作流。
透過 n8n,AI 的決策與行動不再隱藏在程式碼中,
而以節點與線條的方式具體呈現。
這樣的架構讓 AI 的「思考」與「執行」都能被觀察與管理:
AI 不只是思考的存在,
而是能透過流程——真正行動的智慧隊友。

圖:維也納美泉宮(Schönbrunn Palace)。巴洛克式的宮殿與對稱花園,是哈布斯堡王朝榮光的象徵。從中央軸線向遠方延伸的構圖,如同 n8n 的可視化工作流——每一條路徑都精準對應,每一個節點都自成秩序。AI 系統在這樣的結構中運作,不僅展現智慧的層次,也讓人類的意圖在規劃與行動之間自然銜接。(攝影:作者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