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Modern 不是新框架,而是一種新時代思維——
讓 AI 從「聊天」變成「行動」,從工具變成「夥伴」。
早期的網頁是靜態的:你點什麼,它顯示什麼。
後來的 Web 2.0 加上互動功能,我們能留言、購物、上傳檔案。
而現在的 Web Modern,則進化成一種智慧協作平台。
在這個新世代裡,AI 不只是顯示結果,而是能幫你完成任務。
想像這樣一幕:
你在公司內部平台輸入——
「幫我整理昨天的銷售報告並寄給主管。」
以前的網站會說:「請上傳檔案。」
Web Modern 則會讓 AI 自動調出資料、產生報表、寄出郵件。
這就是「會說話」的 AI 變成「會做事」的關鍵轉變。
Web Modern 的核心,是一個思考與行動分離的系統設計。
在這裡,AI 被拆成兩個角色:
| 角色 | 功能 | 在 Web Modern 中的比喻 |
|---|---|---|
| 🧠 LLM(大語言模型) | 思考、理解、推理 | 網頁的「大腦」 |
| 🤖 Agent(代理人) | 執行、串接 API、操作資料 | 網頁的「雙手」 |
📡 這兩者之間透過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 協議互通,
讓「想」與「做」能同步協作。
這就像現代網站從「伺服器回傳資料」進化成「AI 主動執行」。
你只需說出目標,Web Modern 背後的 AI 就會自動分配任務、執行、回報。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讓 LLM 和 Agent 之間能用共同語言合作。
它負責三件事:
換句話說,MCP 讓 Web Modern 不只是前端漂亮、後端穩定,
而是有一個「AI 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中樞神經系統。
過去的網頁系統是「請重新登入」、「請重新輸入」。
現在 Web Modern 能透過 Context Engineering(脈絡工程)
記住你上次的操作、資料與決策邏輯。
例如在 Web Modern 後台:
「幫我延伸昨天的提案簡報內容。」
AI 會自動抓出你昨天的檔案與歷史脈絡,
理解任務進度,再生成新的版本。
這樣的「記性」讓 AI 不只是回答問題,
而是能接續你的工作,成為真正的智慧助手。
它不只是技術升級,而是一種「協作邏輯」:
讓 AI、工具與人類在同一個網頁裡合作。
舉例:
這就是 Web Modern 的力量:網頁 × AI × 自動化 × 記憶化。
Web Modern 不只是程式架構,更是一種整合哲學。
它把前端、後端與 AI 結合,形成能「理解、行動、記憶」的智慧平台。
🧠 LLM 負責思考
🤖 Agent 負責行動
🔗 MCP 負責協調
💾 Context 負責記憶
當這四個元素在 Web Modern 網頁中運作時,
AI 不再只是插件,而是企業與使用者的協作中樞。
這,就是 Web Modern 的新時代。
AI 不只是回答你,而是一起幫你完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