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需要原子彈,但人人都需要 AI。」——NVIDIA 執行長 黃仁勳
近年來,「主權 AI (Sovereign AI)」成為各國政府與產業界的熱門關鍵詞。它代表的是:
一個國家能夠自主擁有與控制 AI 發展核心要素——包含資料、算力、模型與應用,而非依賴外國雲端或演算法。
在生成式 AI 普及後,語言模型(如 ChatGPT、Claude、Gemini)幾乎掌握了人機互動的核心介面。若一國在這些模型背後的資料、語言語料與基礎設施上沒有主導權,未來的數位主權也將受到制約。
因此,美國、歐盟、日本、澳洲、印度紛紛制定「主權 AI 策略」,建立在地資料中心、國家模型與安全審核體系。
在 NVIDIA 雪梨 AI 日中,黃仁勳提出:「主權 AI 是國家戰略的絕對必要項」。
他指出,AI 不只是技術,更是國家競爭力的新能源;各國若無法建立自主的 AI 運算基礎,就無法在未來的產業鏈中占有話語權。
NVIDIA 近年積極與各國政府合作,協助建構「AI 國家雲」:
這樣的策略不僅關乎硬體晶片,更在於掌握算力與模型運行的主權。
台灣是全球晶片製造龍頭,但在「主權 AI」戰略中仍處於中間鏈結角色。
優勢包括:
然而挑戰同樣明確:
若台灣能在「本地算力、在地語料、自主模型」三項建立長期策略,就能避免被全球 AI 巨頭完全綁架。
這些案例顯示,台灣若能從應用端反向推動基礎建設,就能在主權 AI 體系中找到獨特定位——「以人為本的 AI 應用強國」。
| 層面 | 建議方向 | 實際行動 |
|---|---|---|
| 算力主權 | 建立國家級 AI 超算中心 | 擴充國網中心、建置地區算力節點 |
| 資料主權 | 建立本地語料庫與開放資料平台 | 公私合作開放語料、強化中文知識庫 |
| 模型主權 | 發展在地 LLM 與多語模型 | 支持 Taiwan LLM 與 BioGPT 等專案 |
| 應用主權 | 聚焦醫療、教育、金融三大場域 | 落地 AI 治理與倫理審核制度 |
| 人才主權 | 強化跨領域 AI 教育與認證 | AI 工程師+倫理專員雙軌訓練 |
生成式 AI 正在改寫世界秩序,「主權 AI」則是各國確保自由創新的護城河。
台灣不需要原子彈,也不該只做晶片代工;
我們需要的是能說出自己語言、理解在地文化、守護公民資料的 AI。
唯有如此,AI 才是自由的延伸,而非依賴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