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教育部核定的多項計畫顯示,台灣各大學確實已在「生成式 AI × 健康照護」方向積極佈局。
從臺灣大學承辦教育部精準健康產業跨域人才培育計畫研討會,亞洲大學執行AI 技術與應用課程補助,到臺北醫學大學導入生成式 AI 於智慧長照課程,皆可見 AI 已被納入健康與長照政策的中長程發展主軸。
這股浪潮並非單純的技術導入,而是政策層級的轉型訊號——AI 已成為長照永續的國家基礎設施(National Infrastructure for Care)。
它不僅支援醫療、教育、社福,更開始成為財政預測與政策模擬的工具。
傳統「永續」的核心是保存資源;而在 AI 驅動的照護體系中,永續轉化為**再生(Regeneration)**的概念:
Sustainability in the AI era means continuous learning between humans, data, and care systems.
永續,在 AI 時代代表人、資料與照護之間的持續學習循環。
根據教育部的系列計畫(TAICA 聯盟、AI 技術與應用人才培育、AIPACK 師資培訓),AI 已被視為教育與醫療政策的交會點。
這代表生成式 AI 不再只是學術研究主題,而是國家永續治理能力的一部分。
| 學校 | 政策或計畫方向 | 特點 |
|---|---|---|
| 臺灣大學 | 精準健康產業跨域人才培育 | 以生成式 AI + VR 結合醫療實驗與數據模擬 |
| 亞洲大學 | AI 技術與應用領域系列課程補助 | 聚焦長照與護理教育的 AI 導入 |
| 臺北醫學大學 | 教學實踐計畫:設計思考 × 生成式 AI × 智慧長照 | 將 AI 創新融入長照創業與服務設計課程 |
| 陽明交大 | AIoE 智慧照護城市模型研究 | 以智慧城市資料治理連結長照制度 |
| 輔仁大學 | AI 與社會工作倫理整合研究 | 探討 AI 在高齡照護決策中的倫理平衡 |
這些計畫證實,生成式 AI 已從教育現場滲透到政策治理與健康經濟層面。
每一個課程、模組或研究案,都是台灣在為「AI 共治時代」鋪路。
根據《AI 世界的未來預測》報告,2052 年後全球將進入AI 公共治理階段——AI 不僅能分析醫療支出,更能模擬政策結果與社會影響。
在台灣,若將此應用於長照制度,代表政府能以 AI 預測健康風險、模擬補助需求,進而以資料驅動長照永續財政。
Generative AI will turn care from a cost into a regenerative investment for future well-being.
生成式 AI 將使長照從支出轉化為一種再生式投資,為未來的福祉注入動能。
生成式 AI 與長照政策的結合,不只是科技創新,而是國家「共生治理」的新階段。
教育部與各大學的行動顯示,AI 已成為實現健康永續的政策基礎設施:
The true goal of AI in healthcare is not automation, but regeneration — of systems, trust, and human dignity.
AI 在健康照護的終極價值,不是自動化,而是讓制度、信任與尊嚴得以再生。
📘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