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系統的開發過程中,End User 是資訊系統需求的最主要提供者以及系統的使用人。
如何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以及系統是否合用,是資訊部門相當重要的一個課題。
唯有滿意的使用者,才有所謂好用的系統。進而才能有提昇工作效率的實際意義。
要怎麼知道使用者心理在想什麼?當然,直接面對面溝通是一種方式,但每個人表達能力或思考的方式不同,你所獲得或接收到的回饋,可能與事實有一段差距,或者詢問的方式或理解的方式,讓雙方的溝通有隔閡,突然增加許多時間成本,若使用者的涵蓋層面大的時候,面對面的訪談又不見得能夠實施。
這時候,不妨設計一份問卷來協助你蒐集資訊、讓使用者的意見能夠確實的表達。
當然你會說,使用者忙都忙死了,哪還有時間理你!
如果是這樣,那麼是不是大家都不要提需求了?還是您只是在幫自己找藉口?
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怎麼樣把事情做對,才是我們要去思考的問題。
現在有很多很好又方便的問卷設計工具,不要再幫自己找問卷難設計的藉口。Google Doc 方便使用、樣式多元,又能統計結果,在邁向 Web 3.0 的時代,Web Apps 已經取代掉傳統應用程式的思維,不用凡事都自己動手,而是要學會怎麼去運用它。
今天,不是要教大家怎麼設計問卷,而是在什麼時機運用什麼樣的問卷。
我們以一個系統平台轉換為例,並將專案的過程簡單區分為:專案萌芽期、專案耕耘期以及專案成熟期三個階段,來討論可以怎麼設計問卷。
專案萌芽期
萬事起頭難,平常大家老是抱怨系統哪裡不好用,哪裡有欠缺,可是要他們講哪裡不好用,哪裡有欠缺,又好像說不出來,想了半天,最後總是一句:總之都不好用啦,這不是我要的菜!
這個階段,我們問卷設計的重點在於,怎麼樣了解使用者的想法以及想要解決的問題。
例如,我們將平常與使用者互動的過程中所了解的問題,大致區分為操作介面、系統功能、執行速度等層面,在每個部分去設計我們想要知道使用者偏好的項目,以及系統有哪些功能上的限制,藉由給分的方式來顯示使用者看待問題的重要性,同時搭配開放式的意見提供,可以知道更多使用者的期望。
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將問卷調查的結果,公布給使用者知道,並提供初步的解答與規劃方向,當愈多人願意回答時,並且問題都能認真的被看待與處理,這就會造成一股風氣,大家就更願意提供建議與提出想法,整體就會往一個好的方向前進。
以前我也認為做這些沒用,但真正跨出去之後,我只能告訴你: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
專案耕耘期
有了使用者的意見反饋後,我們在產品的 Survey 上就有依據,知道哪些產品可以符合我們最大範圍的功能需求,你的工作是幫使用者(公司)找對廠商,除了廠商來進行產品介紹外,書面的資料大都經過美化,看實際的 Demo,實際的操作才會有感覺。
這時候,可以在公司內部挑選幾個較具代表性的使用者,一同參與廠商的評選,讓他們實際看 Demo,可以實際操作系統更好。使用者有了這些經驗後,我們就可以設計一份產品評選的問卷,來蒐集使用者使用經驗的意見調查,以作為我們評選廠商的依據。
例如,就功能面,各項功能是否能滿足需求?請使用者給予廠商/產品評分,以及他們使用此產品的意願。這點很重要,當然我們不是讓使用者來畫押,而是讓他們可以認真去看待產品,畢竟他們才是真正的使用者。
專案成熟期
專案好不容易完成了,終於鬆了一口氣,但真的結束了嗎?上線才是專案奮戰的開始。因為使用者實際使用系統後,才會真正發掘問題,真正提出意見。這個時間點,問卷的重點在於滿意度調查,而且最好能夠三個月、半年或一年就做一次滿意度調查,這樣才能真正知道,系統的運作狀況以及的成效,作為日後專案規劃與執行的參考。
例如,當初我們所規劃以及答應使用者要達到的功能,目前使用者使用的滿意度如何?是否有達到原先的期望?可以再做怎麼樣的改善?而我們可以就使用者的反應,擬定改善計畫的方案以及目標。
說到這邊,是不是我們又可以套用到 CAPDCA 的階段?這樣專案進行起來是不是就有條不紊,也很容易上軌道。
jamesjan提到:
設計一份問卷來協助你蒐集資訊、讓使用者的意見能夠確實的表達。
果然是好方法,明年公司研究專題,或許就用這個....
jamesjan提到:
這點很重要,當然我們不是讓使用者來畫押
我覺得這做法能不能發揮效用
跟公司文化有點關係
如果發的問卷都收到回覆
回覆的內容很認真
收回問卷後也有依據問卷內容採取對應行動
那就會是正向循環的好現象
如果像敝蟹堡王餐廳
發的問卷沒人回
回的問卷隨便填一填
收問卷的人只想著拿問卷來當績效指標
或者當成「大家都沒什麼反對意見」的證據
那麼不用幾次
這問卷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了
不必太期望高層主管的行政命令壓力
因為再怎麼壓力
底下的人就是有辦法填出沒什麼意義的問卷
在台灣
考試都考到不要考了
小小問卷於我何有哉
這需要一步一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