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決定開放三個ISM頻帶(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bands),即902~928MHz,2.4~2.483GHz、5.725~5.875GHz等三個頻帶。此一動作不僅滿足了當時對通訊頻帶日益增加的需求,對於無線網路發展更有著重要的影響。到了90年代初,使用ISM頻帶的通訊產品紛紛出現在市場上,為了使各種競爭的產品之間能夠互通,標準的制訂就成了重要的工作,而後便有IEEE 802.11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AN)的標準產生。
IEEE 802.11主要的目的是要制訂一套適合在無線網路環境下作業的通訊協定,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制訂出MAC層(Media access control sublayer)
和實體層。
IEEE 802.11無線網路的主要特性如下:
傳輸速率最低為1Mbps。
傳輸媒介為無線電波。
通訊協定為CSMA/CA,提供優先權服務。
訊框為IEEE 802.11 CSMA/CA訊框。
提供保證傳送延遲服務。如果同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工作站同時傳送訊框,則會發生衝撞並將訊框視為無效且丟棄。而使用CSMA/CA可避免大部份不必要的衝撞,因此可提供保證傳送延遲的服務。
頻寬使用不保證公平。每個工作站實際使用的頻寬量可能不同。
較不適合多媒體資訊傳輸。雖然提供保證傳送延遲服務,但1~2Mbps尚不足以應付具有及時要求的多媒體資訊。
在IEEE 802.11中,制訂了兩種不同類型的無線區域網路架構:
有基礎架構之無線區域網路(infrastructure Wireless LAN)
無基礎架構之無線區域網路(Ad Hoc Wireless LAN)
無基礎架構的無線網路主要是要提供不限量的用戶,能及時架設起無線通信網路。在這種網路架構中,通常任兩個用戶間都可以直接通訊,這一類的無線網路架構在會議室、戰場或山區經常用的上。IEEE 802.11所制訂的架構允許Infrastructure Wireless LAN及Ad Hoc Wireless LAN使用同一套基本擷取協定。不過,應用上還是以Infrastructure Wireless LAN居多。
更多分享內容: 資訊學院的30門課-課程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