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讀書心得,這一本《簡單的法則》是由前田.約翰所著,從書名其實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書中要簡的東西是甚麼,對!就是讓東西變簡單的法則。作法本來為了呼應簡單的法則這本書,有做一個協助了解與學習的網站,不過現在似乎不見了?但沒有關係...我還是把它看完並筆記下來!供大家交流與參考。
先說說為何讀這本書,這本書其實買很久了,本來以為它是一本設計書,看完後發現它不只是一本設計書,也是一本不錯的思考書,試圖用一些規則,讓我們能做到「簡單」。為何需要做到「簡單」?因為簡單有一些好處,易學、易記、省力...,但簡單若只有好處,這世界就不會存在複雜了,簡單的問題我們也不難了解,無深度、太扼要、單功能或缺乏彈性。複雜與簡單需要適當的並存,因為複雜是簡單的對比,也是很多種簡單的堆積。
全文在此:http://myblog-joseph.blogspot.tw/2012/10/laws-of-simplicity.html
我本來就有寫blog的習慣,歡迎朋友參觀:http://myblog-joseph.blogspot.tw/
所以簡單的法則其實是要人重新針對複雜的東西再思考,再設計法則。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作者提出的十個邁向簡單的法則,與三個要點:
減少(REDUCE)
達到簡單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用心割捨。
減少是最容易把事物變簡單的方法!如何減少?除了仔細思考真的不需要的部份把它去除外,作者推薦了SHE原則:
S (SHRINK):把東西縮小、外觀做小,就容易讓人看起來覺得「簡單」,而不會畏懼或對其做過度苛求。
H (HIDE):把必要但不會一直需要的功能隱藏起來,會讓事物看起來不複雜。
E (EMBODY):已經把東西縮小,又做了適當的隱藏後,容易讓事物看起來「過於簡單」,但如果使用起來,或在包裝、行銷上注入額外的感覺或價值,就能讓小而簡單的東西顯露不凡的力量。
組織(ORGANIZE)
妥善組織能使複雜的系統顯得比較簡單。
組織能讓事物變簡單也是相對容易理解的,想像一堆玩具散在地上,總容易讓人心煩意亂;但如果將它們收好歸類,放置在適當的位置,就能感覺清楚而簡潔。方法上,作者推薦了SLIP原則:
S (SORT):以直覺將同一種「屬性」的事物排在一起。
L (LABEL):對排在一起的事物用適當的字眼做標示。
I (INTEGRATE):將標示出的同類群組整合在一起,讓群組減少。
P(PRIORITIZE):排出重要性。
以SLIP的順序做處理,就能將混亂複雜的事物組織化、簡化。
作者也談到「完形」的概念,即看到事物的部份,大腦會自動解釋出完整的全體。所以在設計上,有時刻意看得少一些,比方說一堆混亂事物能優先被組織出來的部份,將會看到更多!
時間(TIME)
節省時間會讓人感覺簡單。
能越快做好的事,就容易讓人感覺那是簡單的事!節省時間的方式也可以用前面減少法則中提到的SHE原則來做,但略有不同,因為對象是流動的時間:
S (SHRINK):讓不必要的操作或等待降到最低,以節省時間。
H (HIDE):在某些設計中,刻意的隱藏時間,會讓人沉迷投入而忘卻晝夜,比方說賭場不放鐘,就容易讓人沒日沒夜的賭。
E (EMBODY):多數的設計刻意賦加上時間的提醒,能讓人感覺安心、消除焦慮,並且讓人可預期還需要多久等待時間,有助於之後行動的預先安排,比方說紅綠燈的倒數計時、下載的進度圖...等。
學習(LEARN)
知識使一切變得簡單。
當你學過開車,自然覺得開車不難。學習,能讓事情變簡單,而作者提出的BRAIN學習原則,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學習,或有效的幫助別人學習:
B (BASIC):難的事要從基礎學起;在教授難的事也要假設自己是初學者,由此進行發想設計。
R (REPEAT):重複的練習,可以讓技巧純熟;重複的不停宣傳一個簡單的概念,容易被人記憶,這也是許多廣告詞、曲會在我們生活周圍不停出現的原因。
A (AVOID):我們學習時,如果遇到挫折,會讓我們學習興趣與阻力大增;同樣的,如果產品跟概念太過複雜,就會讓接受的人產生挫折感而遠離你想推廣的事物。因此要盡量避免挫折感的產生。
I (INSPIRE):內在動機永遠勝過外在獎勵,如果能啟發內在動機,將對學習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N (NEVER):絕對不要忘記重複!
除了BRAIN的學習原則外,作者也提到可以利用已存在的概念,來進行轉化。所謂已存在的概念,其實就是使用者之前已經學習過或經驗過的事,比方說將垃圾桶的形狀印象,轉化成電腦中儲存糟糕刪除檔案的資源回收統的圖示,就能讓操作者在識別功能上感覺簡單!
如果一個事物的完整學習勢必複雜而難以簡化,記得要將「必須知道」的事擺在前面做學習或傳達,將「知道也不錯的事」放在後面或改為需要時再做查詢,會讓一切變得簡單!
差異(DIFFERENCES)
簡單和複雜相輔相成。
甚麼是真正的簡單?甚麼是真正的複雜?相信這並沒有絕對的定義與界線,因為簡單與複雜本是相對的概念。當市場上同一種類產品都多半複雜時,一個簡單的設計就會變得十分突出;相反的,簡單到不被注意的喝茶動作,卻可以襯托出茶道的細節與其文化涵養。
構圖、行為、產品都可以透過複雜與簡單間的差異,進行操作與突顯化。
背景(CONTEXT)
簡單的周邊事物絕非無關緊要。
簡單的週邊事物絕非無關緊要。
將一個美麗的圖放在一張大量留白的紙張上,就自然能對看的人進行視線吸引與視覺強調。
刻意的營造一個氛圍而未放入主體,也能引發人的想像,比方有一張照片,裡面有個乾淨的桌子,上頭擺滿精緻的咖啡杯,並斟滿熱騰騰的咖啡,雖然照片中並沒有人物,但看的人會將自己投射進去。
漂亮的餐盤杯具會讓食物更好吃!
刻意戴上耳塞消去外在噪音,就會被迫去注意內在的本來很小的呼吸聲或心跳聲。有時去除雜亂的「背景」不一定是好事。
在地圖上標出自己的位置、一本書夾上閱讀進度的書籤、複雜行動時一次只出現一個的簡單提示,都可以讓人感到安心。
以上這些都是背景的魔力。
感情(EMOTION)
感情越多越好。
如果可以的話,能注入的感情越多越好。 ^___^
許多事物本身並不具備感情要素,要能吸引人,或減低過於簡化後的廉價或冰冷感,應在在其上賦於感情,就像上面那句話最後的笑臉一樣,更人性、更富有味道的!
信任(TRUST)
我們相信簡單。
當我們信任某個事物,並能夠輕鬆自在的面對該事物,該事物就會自然變得簡單!
學習游泳前,如果你不怕水,相信很快能學會。在設計上也是如此,如果能讓人產生信任感及輕鬆自在,這個設計就會讓人感覺它是簡單的。實作上,增加可靠度作法如下:
「回饋」,可以讓人對這個機制或系統產生信任。如:簡訊傳送回報、電子郵件讀取回條,。
「復原」,可以容許人犯罪而無損失的重來,可以讓人對這個機制或系統產生信任。如:可退貨、打錯字可還原。
「輔助」,讓人節省腦力。藉由一些經驗設計出來的準確猜測輔助功能,也能讓人感覺方便可靠。如:文字輸入框的自動完成功能、商品自動推薦。
失敗(FAILURE)
有些事物不可能簡單。
讀到這有沒感覺好像越來越複雜了?
真的嘗試進行簡單化的工作時,是有失敗的可能的,有些事物不可能簡單!
單一(THE ONE)
簡單是減少明顯的,增加有意義的。
過於簡單容易讓人一眼看透,所以有時除了要簡單外,也要記得隱藏太過明顯的,而增加有意義的,讓它稍稍複雜而不會流於讓人產生一眼看透的無趣感。
除了上面的十個要點外,還有三個簡單的要點,無法歸類在十個法則中,它們分別是:
遠離(AWAY)
只要挪得遠遠地,多就會顯得少。
遠離複雜的靠近簡單的。比方雲端計算本身是非常複雜的,但Google的搜尋框卻是那麼簡單。外包或託管服務也具備相同特性。
開放(OPEN)
開放會簡化複雜。
對一個人而言是複雜的問題,開放給眾人來一起解決,就會讓事情變得簡單!比方開放原始碼程式的演化。但這種簡化
能源(POWER)
少用,會得到更多。
需要插電的電器,總讓人感覺有些自由被約束了,不能任意移動及擺放;如果可以省電些,改用電池或充電,最好裝一次電池或充一次電就能使用非常久,這會讓我們對這個電器感覺非常放心而達到簡單的感覺。
當然,如果你能真的少用,會得到更多。
書本讀完了,好書一本!不過也讓我不禁要問「這世界本來就是這麼複雜的嗎?」相信答案你我都知,而且其實我們也知道「複雜」的一切,是由誰製造出來的!或許我現在也正製造一份複雜不是?但我是希望你能簡單生活的~
簡單的法則
樓主的文是很長很詳細很入理很投入沒錯啦,只是.....
整個跟“簡單”似乎剛好相反.....
至少比看書簡單多了,and..其實讀完後,腦子會自動殘留一些如何簡化的概念,比方縮小、隱藏、省時、使用大家共有的概念設計加速產品或商品的學習期,而在行銷上則需要把握差異對比、善用一些背景原則。反正,要設計東西時,腦子自動會出現一些元素及要點就是。
下一篇我試著修軟性一點好了~哈!對了..歡迎你來參觀我的Blog,這邊貼文不是太習慣,再我寫Blog的地方排版會比較好一些。http://myblog-joseph.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