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是輕鬆講系列。昨天講到可以用簽核流程來比擬,其實簽核流程還有另外一個角度...
如果你是組織的高級主管,也就是在簽核流程的尾端,你可能每週都接到不少簽核的急件。從流程角度看這很正常,因為流程尾端的緩衝時間容易被前面的人吃掉,如果再加上前一篇的退件問題,那更是雪上加霜。
這帶出一個特別的現象:影響力越大的角色,能做決策的時間卻越短。這是一個不合理的現象。如果能決策的時間是是如此的短,如何避免決策失當造成失誤?解決方法就是要及早參與(先審閱相關文件),建立共識。
對比到開發流程,越靠近生產端的事情對於軟體穩定度的重要性就越高,這些工作應該要盡可能在流程中及早進行,這樣才能保障有足夠的時間處理。而容器提供了一個方便的方式,讓重要的事能先做。也就是用容器作為大家凝聚共識的一個載體。靠近生產端(尾端)的想法可以儘早先封裝到容器中,在軟體開發時就可以先做驗證,確認雙方想法是否相符,若有問題可以隨時調整,甚至頻繁調整。容器善於複製環境的特性,可以在這裡發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