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k8s 中有著各式各樣不同的物件 (Pod, Service, ...),而這些物件在 k8s 中描述著
簡單來說,使用者的任務就是清楚地描述每個物件“想要”的樣子。當 k8s 接收到描述的物件後,便會“努力”的將物件調整至使用者想要的樣子
“想要”:表示不一定能達到。原因很多,可能是因為資源不足等等...
“努力”:表示 k8s 會不斷嘗試調整狀態,同樣表示不一定能達到。原因很多,可能是因為權限不足無法取得映像檔等等...
那麼使用者要如何描述物件呢?答案是透過攥寫 spec。而在 k8s 中,我們可以建立 .yaml 檔案來攥寫 spec,也就是描述物件。底下是一個描述 Deployment 物件,名為 simple.yaml 的簡單範例
# simple.yaml
---
apiVersion: extensions/v1beta1
kind: Deployment
metadata:
name: nginx
spec:
replicas: 3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nginx
spec:
containers:
- name: nginx
image: nginx
ports:
- containerPort: 80
還記得 Day 9 - yaml 的說明嗎?
以下針對上述 simple.yaml 檔案進行說明
apiVerion
:通知 api server 要存取的 api 版本kind
:物件種類。範例中為 Deployment 物件metadata
:用來描述目前物件的資料,另如 name: nginxspec
:這裡就是描述 “想要” 的樣子。就本例來說,就是描述 Deployment 這個物件 ”想要“ 的樣子,包含
有了 yaml 檔後,我們可以透過 kubectl 執行下列命令進行部署
$ kubectl apply -f simple.yaml
deployment "nginx" created
你有看出來
nginx
是哪裡的設定嗎?再看一下metadata
吧!
由於我們並沒有指定命名空間 (namespace) ,因此 nginx 會被部署到 default
這個預設的命名空間內,可執行下列指令查詢
$ kubectl get pods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AGE
nginx-75f4785b7-6fbd4 1/1 Running 0 1m
nginx-75f4785b7-g284n 1/1 Running 0 1m
nginx-75f4785b7-vd4tt 1/1 Running 0 1m
會發現命名為 nginx-75f4785b7-6fbd4
, nginx-75f4785b7-g284n
與 nginx-75f4785b7-vd4tt
共三個 Pod 正在運行,即表示我們已經成功完成一次部署
每次物件建立會被賦予不同的名稱,因此上面的 Pod 的名稱可能會有所不同。
看到這裡,你應該會很好奇該如何連到這個運行 nignix 的 Pod。先別著急,接下來我們來討論一下 k8s 中常用的物件。
k8s 中最小單位的物件,也是 k8s 中部署的基本單位。你也可以把 Pod 想成是應用程式的一個 instance 。而一個 Pod 會運行一個到多個容器 (container),而運行在同一個 Pod 中的容器會
一個應用程式可能會有很多個 instances ,即很多個 Pods
可以把應用程式想像成網站,而該網站可以在 k8s 中被部署多份 (多個 Pod),用來達到水平擴展 (Horizontal Scaling) 以應付更多的存取需求。
請注意! Pod 在特性上是屬於臨時性的 (ephemeral),意思就是需要的時候被產生而不需要的時候就結束 (包含儲存區)。另外,Pod 本身無法自行完成複製 (Replication)、修復 (self-heal) 等等不同的功能,因此需要透過其他的控制項目 (Controller) 來達到。而常見的控制項目有 Deployment, ReplicaSets 等等。
ReplicaSet 最主要的功能是在確保 Pod 指定的運行數量能被達到。上例中,我們希望能夠運行三個 Pod 在 k8s 叢集中。當 ReplicaSet 偵測到這個需求時,它會去檢查目前狀態是否滿足,如果不滿足,則會嘗試將狀態調整為指定狀態。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需要直接去操作 ReplicaSet,而是透過宣告 Deployment 物件。因為 Deployment 就已經包含了 ReplicaSet 的處理。
Deployment 物件內可以描述 Pod 的內容 (spec) 以及想要運行的個數 (ReplicaSet)。另外,如果想要變更 Pod 的內容,也可以直接修改 Deployment 物件後再套用新內容即可。
更多的物件說明請參考 Understanding Kubernetes Objects
在應用上,k8s 叢集中可能會運行數十到數百個物件,而 k8s 使用 Label (key-value) 來標記 k8s 物件 (不僅是 Pod )。透過適當的標記,k8s 可以區別不同物件所對應的環境。例如 app:fronend
, app:backend
可區分為前端與後端應用程式,env:dev
, env:pro
可以區分開發與正式環境。我們用 Pod 物件當例子
上圖表示 k8s 內有 6 個 Pod 正在運行,而其中 Frontend 與 Backend 各佔三個。正式環境有兩個 Pod 而測試環境運行一個 Pod。
Label 內容 (key-value) 可視環境自行定義,並無硬性規定
如果有不同的群組想使用同一個 k8s 但是又不想要互相影響。又或者想要區分開發環境與正式環境 (上述例子是運行在同一個 Namespace),這個時候可以利用 k8s 提供的 Namespace 來區隔。
如果你想要替不同部門分配 k8s 資源,利用命名空間可以很容易做到。不但可以不互相影響還可以限定每個命名空間能使用的資源。例如:限定開發部門使用
develop
這個命名空間,然後限制develop
最多只能使用 2 GB 的記憶體以及 30% CPU 資源等等。
建立 Namespace
與 k8s 溝通: kubectl 就有說明過如何建立一個 namespace 如下
$ kubectl create namespace [name]
[name]
可以自行命名,例如建立一個 develop
的命名空間
$ kubectl create namespace develop
namespace "develop" created
取得 Namespace
$ kubectl get namespace
NAME STATUS AGE
default Active 20h
develop Active 1m <===== 剛剛建立的
kube-public Active 20h
kube-system Active 20h
你會發現 develop
已經被建立在 k8s 中。
k8s 預設有三個 namespaces,分別是 default
, kube-public
與 kube-system
。如未特別指定,k8s 會使用 default
這個 namespace 當作預設的命名空間部署物件。
本文與部署檔案同步發表於 https://jlptf.github.io/ironman2018-day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