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小明與各團隊主管開會後,便開始專心投入區塊鏈 POC 的研究,一個早上除了搜尋網路上的資訊外也遍覽多份 ICO 白皮書。
雖然目前已經有數千個區塊鏈 ICO 專案與白皮書,但這些專案是否真的為了解決痛點而使用區塊鏈技術。還是為賦新詞強說愁,仍是沒有明確的定論(撇除圈錢落跑的)。
因此小明決定先釐清何種應用場景適合導入區塊鏈技術,還是直接使用現有技術即可。剛好10月3日,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發布了他們研究區塊鏈技術的最終版本報告。該報告概述了區塊鏈的工作方式、權限、組件、共識模型,以及在加密貨幣中的使用。同時其中提出了一個決策模型如下:
而小明發現其實從2015年開始就已經有相關研究:
Bart Suichies 決策模型(作者為 Bart Suichies)
IBM 決策模型
Antony Lewis 決策模型(作者為 Antony Lewis)
Sebastien Meunier 決策模型(作者為 Sebastien Meunier)
Karl & Arthur 決策模型(作者為 Karl Wüstl, Arthur Gervais)
Morgen E. Peck 決策模型(作者為 Morgen E. Peck)
Cathy Mulligan 決策模型(作者為 Cathy Mulligan)
目前看來需使用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大致具有下列特性:
而下列特性的應用場景則不適合使用區塊鏈:
本文同時發佈於作者部落格:https://www.bdetw.com/blockchain-decision-models/
想找區塊鏈人才或想學習區塊鏈知識的夥伴。歡迎參加社群小聚,一起來輕鬆交流、互相學習成長、認識新朋友、發現新機會!
台北區塊鏈社群
https://bitlly.co/Q4dIK
BDE 區塊鏈學院 - 讓每個企業都懂區塊鏈。
https://bitlly.co/mbD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