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一直以來是維繫國庫收支的重要財源,從古代以馬、駝進行的陸路貿易線,以及以海船為交通工具的海上貿易,到近現代可以用飛機進行貿易,每一樣貨物的進出口,都由商人作為媒介,藉此低價在原產地蒐購,再到非原產地以高價售出,這是理想上的操作模式,但實際上是很複雜,會受到氣候變遷、戰爭或者政治情勢等因素干擾,以至於常血本無歸。
當然每一區域的貿易品,總有一些被列為極機密的商品,也就是說有受到政府的保護,以中國來說,絲綢、瓷器、紙、茶葉等上架商品,是對外貿易的主力商品,因此政府只鼓勵民間商人把商品銷售出去,絕不會讓購買國去了解生產與技法的機密,因為一旦機密被破解,會變成普及化的商品,無法獲得更高的利潤,所以寧願把商品保持神秘感,才能以「物以稀為貴」的商戰模式,讓自己國家呈現「出超」的成長,而非[入超]的成長。
對商品保持神祕感,對於飽受入超虧損的國家而言,是種很大的折磨,因此會開始計畫破除稀有商品的神秘面紗,派出商業間諜前往原產地竊取商業機密,藉由竊取的技術,不斷的修正和改良,變成自己國家也可自產自銷,拿來對他國進行傾銷,獲取更大的利潤。當然也有利用戰爭的手段來奪取,例如耳熟能詳的中英「鴉片戰爭」,英國本來只是想藉由英屬東印度公司的力量,利用當地栽種的鴉片,來平衡與中國茶葉的逆差,只是沒想到,原本是麻醉藥的罌粟花所提煉出的鴉片,居然在中國成為熱門商品,並一舉將對茶葉的逆差翻轉過來,同時,這也造成中國成為鴉片煙癮危害多年,甚至引發國際戰爭。
當然,英國並不以鴉片賺取順差為滿足,也想把茶葉做為主力商品,因為曾經委託英屬東印度公司,在印度阿薩姆省,以及喜馬拉雅山山腳嘗試栽種,但始終種不出中國茶葉的口感,因此派出具有植物專長的專家福鈞,以英國領事館為掩護,喬裝偷渡至中國南方進行考察,並在途中摘取茶樹的苗作為標本,或把這些茶苗種植在名為「華德箱」的玻璃箱,運用領事館作為藏匿點,再趁不注意的時節偷運回英屬東印度公司。一開始福鈞只是偷取標本和種子,並不了解最精華的「揉製」,導致初期運回,所種出的茶葉相當苦澀。後來再一次進入中國南方進行秘密訪查,終於發現製茶的方法,也把在英國不分紅茶與綠茶不同類的錯誤觀念矯正,並發現中國的賣給英國的綠茶,是經過人工顏料染色,泡出很不自然的綠色,常喝對於身體會生病。經由福鈞的間諜活動,破解中國茶葉的機密,順利的將茶葉變成英國的主力商品,不再被中國所控制,但也造成中國在清代晚期,國家貿易嚴重衰退的窘境。
羅伯特.福鈞(圖片來源:smithsonianmag.com)
就福鈞的例子來說,就跟現在企業常見的商業間諜竊取機密一樣,只不過福鈞是要經過長期的探索,而企業間諜有太多便利的竊取儲存器材,因此竊取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覺之下進行,進而使得受害一方蒙受重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