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第 11 屆 iThome 鐵人賽

DAY 23
0
自我挑戰組

設計師的技能配點攻略系列 第 23

DAY23_又去了一次資訊架構工作坊

  • 分享至 

  • xImage
  •  

工作坊大綱:
也是從小到大,進行延伸討論

討論IA是什麼?
拆解資訊架構與流程
使用者故事對照
模擬產品設計會議

IA是什麼?

這邊大家給的資訊很多,不同的人員構成就會有不同的回答,跟北極熊書上寫的一樣,是一個很難定義,也很難解釋的一個命題,更何況這個定義也會隨著時間、科技的演進不斷的產生變化。

北極熊書上有提到關於資訊架構的四個要素:
搜尋、命名、組織、瀏覽

大家對於資訊架構的定義則是:

sitemap、sitebar、將資訊整理成好入口的大小。

每個行業的資訊架構其實都不太一樣,也各有自家的domin know how,早期還沒有UX之前,是稱為所謂的資訊架構師,將需求經過整理,建立好function map,然後有邏輯且有脈絡的將需求分類好,定義好資訊架構,若沒有在事前先將需求釐清,會導致後面的留成一團混亂。

類比案例

這邊soking也列舉了一些類比的案例。
> 畫漫畫時候的想像,先把他比喻成產品的願景,然後進行初步的構圖、形成草稿、再放入元素,最終完整想像。

相互關係

使用者<->資訊平台<->內容提供者

資訊平台有著被雙方使用,且具有一定的學習成本。
內容提供者,大多的定義來自於商業模式,在與資訊平台間的驗證,則需要靠利害關係人,來為整個產品定義清楚商業模式。

若資訊平台本身是一家咖啡廳,使用者帶著期待進入店裡,作為一個設計師,建構一個店面要用多少東西,才能滿足使用者心中的期待。

當然很多背後要考量的東西你無法作主,但你工作時若沒有定調好這整家店的風格,在後續的相關產出,便沒有一個基準可以依循。

過程中也要注意內容提供的合理性,會不會與資訊平台本身產生衝突,一但出現內部矛盾,務必得馬上提出,否則後續的商業模式,也會影響到資訊架構的編排,對往後的流程也會有負面的影響。

拆解資訊架構與流程

這邊再度回到的拆解line介面的課題,先不多作介紹,大家可以翻一下上一篇,或者是等我放假我再來補XD

一個頁面資訊會有多少個欄位?

欄位來自於內容提供者的準備,少了某些欄位,就會失去一些功能,反過來說,有些欄位,也是因為特定的功能,而特別去開發的欄位。

針對這些項目,可以將資訊欄位概括為三類:

* 主動
* 被動
* Meta data(後設資訊、衍生資訊)

舉例來說像是貼圖,要使用的話需要有圖片,圖片來自於內容提供者上傳,上傳是透過投稿系統,這樣不斷的反推回去,也試著去推論,在這樣的功能底下,需要有多少的資訊欄位內容。

透過嘗試拆解不同的操作流程,可以練習抓出產品的核心,從介面回溯開發,進而了解資訊架構的全局。

拆解真實案例

Yes

這邊我們看著這部影片,詳細的拆解手沖咖啡在過程中所使用到的器具、材料、操作過程。

首先先列舉會用到的項目:像是咖啡豆、手沖壺、水、濾紙等等。
接著將行為+項目書寫在便條紙上,並且按照流程左至右排序,若有延伸的操作行為,則將其列為子任務,排列在下方。

完成後做一次的提取,將同屬於一個操作流程的列為一個步驟,給予一個分類定義,賦予一個名稱,像是我們把前面在準備咖啡豆磨粉,煮熱水等等操作,都先定調為前置作業

將先前所提到的項目,各自賦予一個字母,並在每個會用到的步驟底下紀錄上去,這邊類比為API

項目 -> 資訊欄位
提取 -> 功能清單
步驟下的項目 -> API

呼呼先這樣子


上一篇
DAY22_關於踩坑/推坑/被推坑
下一篇
DAY24_IXDD活動筆記分享
系列文
設計師的技能配點攻略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