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策目標
其實在運作的過程中,我們會以責任共擔、質量導向來當作我們要建立文化的價值觀,所有的行動與動作都會圍繞著這兩個觀念進行與展開,甚至也可以提升為企業的使命。
在這個階段中,你可能是團隊中技術最資深的,很多問題可能都需要你解決,所以用雲服務是當務之急,你絕對沒有時間再去管理自建工具。
以傳統方式來說,通常都會先出 SA、SD,文件,但效果來說並不好,這種文件難以根據需求與進度來調整與變動,尤其在現今軟體設計架構下,並不好去配合敏捷開發,但並不是說他不重要,這些文件應該參與在 UX 設計下的需求訪談
、Flow
、wireframe
、prototype
,這邊後續會以其他文章的形式出現,今天會先專注在開發面的 DevOps
、SRE
。
這個項目中,我們在乎的是先讓團隊成員熟悉這種開發流程,透過版本管理工具Git
來解決持續集成(CI)的問題。我們選用的服務是 [Bitbucket
]。在第一個小階段我們使用的卡片服務是 Trello
對於剛有敏捷觀念的開發這來說,先上手這兩個東西應該是很好的切入點。
卡片中的內容除了需要描述用戶故事之外,可能也還需要提供他可能的撰寫邏輯,否則很可能會有看著卡片發呆的情況發生。
持續集成的部分一定要告訴開發者,他要切分支出來開發。這階段可以不強制開功能分支來開發(時程、交付速度都要考慮),但一定要養成 PR、Code Review 之後,並入主分支的習慣,即使是主推人也要執行。
注意,你在執行任何過程時,所認為的這次算了沒差,下次記得就好,都會降低一點你的成功率。
我們希望團隊中所有人的變動與更改,都被其他團隊成員所關心,個人認為這是 DevOps
有成果很重要的因素,當團隊成為互相關心彼此做的事情、了解彼此做的事情,這時候效益就會慢慢發酵,大家的多點連線漸漸成為了一個結構體,對於專案會顯得更扎實。這個項目中我們引入了Slack
,並且將上面的 [Bitbucket
] 與 Trello
綁定其中,當有更新時,自動發消息在 Slack
中。
剛引入這些所謂敏捷開發的工具時,沒有經驗或者被舊經驗所困住的開發夥伴們,一定都會有點茫然,而且主推者有可能很難去推行這流程,因為大家不習慣。這個階段要培養的一定是團隊成員彼此的關心與想要利用這套工具的誘因。這邊可以分享幾個經驗給大家。
(img)
(img)
這個部分可以先不花心力處理單元測試問題,我們都知道需要寫單元測試,但實際上他需要更長時間的習慣養成。
這個階段的金錢上成本可以說幾乎為零,最大的成本是要讓團隊成員熟悉與了解這個過程與項目(這成本很巨大),這個期間應該會持續 3-6個月,根據成員的熟悉度而不同,在這期間如果能發現團隊成員對於敏捷的概念熟悉或學習很快,對於下一階對是很有幫助的。你可能會在這階段灰心喪志,這個過程是最艱苦與困難的,但千萬不要放棄。(以我們的經驗來說大約持續了 4 個月才免強進入下個階段)
今天跟大家分析與分享了 0 到 0.1 的 DevOps 之路,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