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第 12 屆 iThome 鐵人賽

DAY 28
0
自我挑戰組

遠端工作元年?系列 第 28

生存法則三:磨練遠距工作者特殊技能

  • 分享至 

  • xImage
  •  

通常要一件事,自己一個人做是做是最快的,因為從構思、設計,只需要在自己大腦傳遞就完成了,執行的結果也比較不會有誤差。但是如果我們要完成的任務比較大的時候,就避免不了要進行團體戰,全部都攔在自己身上做的結果,只有死路一條。今天如果你想當超人,但其實超人也是人,他也有弱點,像是怕「氪石」。

前面我們有說到,未來的組織結構會趨向於越來越小,而且會不停的打散重組。

有句俗語說:「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

但也有反例,但這不是我們討論的主軸,你可以看下方的延伸閱讀。

不停的打散重組,這對於一些 Freelancer 而言,根本是他們的日常,通常要承接一個案子,可以在切分為前端、後端、UI/UX、PM 等等,如果案子小、金額低,切割後分工作也不划算,有可能一個人就完成。但是小的案子,通常是一個殺紅眼的市場,沒什麼利潤。所以越有經驗的 Freelancer 會逐漸承接較大的專案,然後在切隔成幾個大區塊,他自己做一部分,同時也發包給其他朋友。其實即使是公司組織,也都是走這樣的形式,只不過就變成跟同事分工而已。

延伸閱讀

切割任務 & 整合能力

因為遠距工作的同步溝通成本很高,所以協作時,會很習慣且自然的把任務切的很小,有助於更快的驗收成果。切割任務是一門藝術,你要可以把任務切割的合適的大小,並且任務之間的相依關係又不能糾纏再一起,這部份很吃經驗。就像你去菜市場買豬肉一樣,你跟他點一斤的里肌肉,他可以在沒有過磅之前,就知道這一刀下去,應該下在哪裡,其實也沒有甚麼特別的訣竅,就是多練習。

當你把任務切的碎片的時候,另一個你需要訓練的技能,就是把這些碎片在重新組合起來,通常你有非常熟悉整體大局,才比較能 cover 這塊,這也是要靠長期的經驗累積。不過如果你是組隊的情況,可以靠團隊互補的方式解決。

非同步溝通能力

一個任務自己獨力完成跟合力完成,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合力完成必須要不停的接收跟傳遞訊息。理解能力好的人,可以降低誤解訊息的機率,表達能力好的人,可以讓訊息更順利地傳遞。

遠距工作跟在辦公室工作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口語表達跟文字表達的「比重」顛倒過來了,雖然口語表達好的人,通常文字表達能力也不至於太差,但是還是有一些小細節需要注意。特別是一個口語表達能力很好的人或個性大辣辣的人,很習慣使用語調跟身體語言來表達,當他在使用文字時,形容詞或情緒字眼沒有那麼多的時候,聽者就很容易理解成命令句。還有平常在辦公室的那些無傷大雅的小玩笑,用文字傳達時,很容易誤解成一種冒犯,甚至是歧視。

你可能會想說,那不然我們都找同個時區同個國家的人,一起組遠距團隊就好了,那文字溝通應該就還好吧?NO,如果遠距團隊卻還一直依賴同步溝通,例如持續以線上開會的方式來同步資訊,通常會衍伸更多的問題,首先第一個是非常沒效率的會議轟炸,第二個是公司內部資訊落差。

為什麼呢?因為除了全體成員會議之外(通常兩周一次或一個月一次,看團隊的大小和文化),我們在舉行會的時候,並不會把每個人都找來,這樣開會的成本太高。雖然我們常常覺得開放式辦公室很吵,但是你一定曾經發生過,A 找 B 講話,你並非當事人,但是你總會偶然聽到什麼是你應該要知道的事,這時候你就可以隨機參與討論,但是遠距工作後,這樣非正式的互動與參與,會變得幾乎是零。

我記得我前幾個月,有聽到一個在 Gitlab 工作的台灣人分享 Gitlab 的公司文化,它們的文化是每一場會議都必須要有「逐字稿」的會議紀錄,你就知道文字溝通對於遠距團隊有多重要了。

擅長用現代化的工具

雖然一開始遠距溝通的成本很高,因為多數人還不太習慣,但是這個成本會隨著你越來越熟悉工具的使用方式而降低,例如 Slack, Zoom, Google Calendar, Notion,這些工具我們早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但這些工具與作業系統的整合度,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是 Covid-19 讓不少硬體商跟軟體公司,大舉投入研發遠距議題相關的工具,可預期在三年之內,應該會有跳躍性的快速成長。


上一篇
生存法則二:快速學習的能力
下一篇
生存法則四:建立安全地帶
系列文
遠端工作元年?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