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系列文的第二篇有提到,SEO 做得越好,平均排名是下降的,很多人都很驚訝,所以我就文章稍作解釋:
SEO 做得越好,代表能夠爭取到越多有意義的曝光,且這意義雖然會隨著更多的曝光降低,因為須求與目標客戶若是有限,雖然與品牌有關的字會在前面名次,但隨著爭取到更多動機的曝光,其名次往往不會像品牌字那麼好,最後雖然曝光增加,流量上升,但平均排名是下降的。
但我發現講完還是很多人不懂,因此我就追加一種說法:
上面那一篇有人抱怨還是看不懂,我用這篇來做解釋好了....
若如圖片的這一段文字若是用下面三個字來 Google,我們先假設這 3 個關鍵字的搜尋量都是 100 次:
A. Search Console 平均排名 (較精確的主軸)
B. 品牌字 (是次要重點)
C. 認知落差 (只是提到)
若 SEO 做得不算好的話,只有 A 字出現,排名第 12 名,查 B 字與 C 字都不會查到,所以平均排名是 12。
若 SEO 做得好一點的話,A 字的排名提升到是 10,B 字的排名是 20,C 字查不到,這樣的平均排名是 15。
若 SEO 做得更好,A 字排名是 8,B 字排名是 16,C 字排名是 30,這樣的平均排名是 18。
做得不算好是 12 名,曝光是 100,點擊可能是 10
做得還算好是 15 名,曝光是 200,點擊可能是 18
做得最好的是 18 名,曝光是 300,點擊可能是 24
雖然只看 A 的關鍵字,做得越好,排名是更上升,點擊與點擊率也隨之上升。
此時就會發現,做得越好,雖然爭取更多的點擊與曝光,但平均排名越低,甚至點擊率越低,即使只看單一關鍵字都是上升的,但總合卻是相反的。
當然一個網站若是只有首頁有流量,甚至這個品牌很明確,肯定平均排名是接近 1,即使流量是很低;但隨著網頁導流越多,關鍵字出現越多,流量越高,但排名就隨之下降。
希望這樣的舉例會比較容易了解。
但有些人看完還是覺得很奇怪,所以我在這邊做個圖表來算給大家看:
從這張表就應該了解,要比較排名只能用同一組字或是同一種情境,但當字變多或是情境變多,排名的比較就會有問題,只是真的要去窮舉字是種以很傳統的 80/20 法則觀點來看,真正的 SEO 長尾效應是遠超過這樣的流量,這是很多經營者的盲點。
就像是之前也有幾篇文章有比較排名,用的切割是搜尋情境,如『搜尋外觀』或是『裝置』來做切割,很少用時間來切割,因為用時間切割是另一種找原因的技巧,反而那時更要去找特定關鍵字去找到因此,那時才會有考慮排名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