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1 iThome 鐵人賽

DAY 18
0
自我挑戰組

萃取知識結晶發想系列 第 18

想改變嗎?這裡融合了三本書的知識一次交付給你

  • 分享至 

  • xImage
  •  

提示、渴望、回應、犒賞是《原子習慣》裡基本四步驟。
書裡面講到習慣,我們以為只是回應的行動,但實際上他可以拆分成更細的五個階段。
思考模型:《落差,提示,詮釋,預測,行動》
白話的來說,感覺冷 於是我們穿外套。
這當中包含了
落差:我們舒服的溫度跟感受到的溫度有了落差
提示:這個落差成為了我們最初的提示
詮釋:我們會自主去想是天氣冷,我們穿外套,或者是冷氣冷,我們要關冷氣。
預測:是天氣冷,穿外套應該會溫暖
行動:穿外套

當我們擁有了不同詮釋,我們就會有不同的預測跟行動。

那怎麼樣能有不同的詮釋呢?除了心理的詮釋,我們也仰賴經驗的詮釋。
經驗的詮釋對應到的就是小步子原則。
小步子原則主要訴求是當下行動,呼應《練習的心境》中說的專注於當下的練習,享受練習而不聚焦在遙遠的目標上。
而進一步,我們在行動上做思考,因為一定有人說:如果只專注在行動,而不看目標,那歪了死掉怎辦?
《微精通》一書當中說的是,任何一個行業的入門(我認為同樣也是改變)。都有一些最基本的行動準則。這些行動準則就能夠避免掉微小行動帶來的偏誤。
而微小行動也是讓狀況簡單化,當你能掌握最簡單的狀況並且熟悉,你就能挑戰更難的議題跟狀態。
這也又回扣到原子習慣當中的讓大目標切成小目標。

總結以上三本書的合成內容,我們可以知道

  1. 改變是可行的。
  2. 改變的補充細項,行為改變主要仰賴於詮釋的改變。
  3. 詮釋需要靠經驗來調整,好的經驗來自於簡單、可控、可驗證的小行為。

原本幾個月前的我,不會創作、不會畫畫。
對理工科來說這很正常,畢竟沒學過那些難的事情。但我很想要會呈現自己想的東西,會表達。所以我去學ppt的課程,於是推翻了原本自己的假設。
而原來知識是有邏輯可以呈現的,視覺也同樣擁有邏輯。 接著在一張一張圖卡的累積下,證明了自己可以有所改變。
這部分也跟《原子習慣》中讓行動輕而易舉有關,只要把行動從大項目拆分成小項目,接著不斷前進,攻克一個一個里程碑。你就能感受到改變的真切。


上一篇
演講該讓人打包帶走的東西
下一篇
給自己多一些雞湯,補一下能判斷的腦袋
系列文
萃取知識結晶發想36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