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最大的價值是什麼?獲取最大利潤?
昨天的例子提到,團隊即使在短期內交付大量的功能,且受到領導層的讚賞,但他們匆忙趕出來的那些功能裡...,沒有一個能達成、實現他們的目標。又或者說終極目標是什麼?
回到價值的基本原理,公司得以運作是因為...價值交換
客戶有個問題及需求
ref: 跳脫建構陷阱 產品管理如何有效創造價值
企業能提供產品、服務或解決方案,當企業能為客戶解決問題、滿足客戶需求,即替客戶帶來價值
ref: 跳脫建構陷阱 產品管理如何有效創造價值
當客戶需求得以被滿足時,便願意提供對等的價值做為交換,企業得以獲取客戶提供的價值
ref: 跳脫建構陷阱 產品管理如何有效創造價值
通常較顯而易見,如金錢、數據、知識資本(如專利等)、名聲、被別人推廣行銷。
所以基本上,產品團隊建構的功能、或是提案,都能化為成果挹注回企業價值。
當我們對客戶、使用者不熟悉時,我們不太清楚他們的欲求、困難,所以這個價值往往難以被估算、衡量。
當時不清楚客戶的欲求、困難時,若不夠努力去瞭解客戶的情報和資訊,容易分心或創造出錯誤的指標來定義價值。
比如前例,交付功能的數量,便被作為衡量顧客價值的成功指標;交付的數量越多、越能為客戶帶來價值、創造價值。
此時,企業便以此激勵員工
設計微調了軟體互動、畫出完美設計獲得獎勵
產品經理撰寫大量、長長的規格文件、創建大量的待辦清單獲得獎勵
工程人員開發、完成大量待辦清單獲得獎勵
追趕遊戲-
Facebook 有出一個 XXX 新功能,我們也要引入,Instagram 有出一個 YYY 新功能,我們必須趕緊跟進。
為了獲取客戶,公司在銷售時,也容易對客戶做出過多的承諾,不管什麼都答應,只求合約。結果大量產出一次及拋、僅能供特定客戶使用的客製功能。沒有策略性選擇去建構那些「能滿足大多數客戶需要」的功能。
公司忙於交付大量不同的功能,沒時間去分析每個功能 能對 客戶提供的價值,並據此做策略性規劃、推進,陷入被動、反應模式。沒有意圖的建構、複製,即便有數百種功能,卻沒注意到對客戶有興趣、有吸引力的是什麼 - 然而這些是能讓公司與眾不同的地方。
企業必須更瞭解客戶、使用者來決定哪些能滿足同時滿足兩邊,客戶、企業的需求,企業要鼓勵員工和組織更接近使用者,得以獲得情報,這便代表企業和組織必須有合適的政策來啟動這個機制。
透過這原則來建立 「價值交換系統」的方法,大量獲取、分析,那些對客戶、企業有價值的東西
ref: 跳脫建構陷阱 產品管理如何有效創造價值
然而當圖擴大到上面各種因子時,外圈的東西就會成為此系統中的限制,價值交換的過程中,受到兩邊的限制互相影響。
比如政策就是影響此價值交換系統的限制之一,比如公司政策若不允許過多接近使用者進行訪談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