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員在好想工作室待滿六個月後,就會陸續從培育營隊離開,踏上各自的前程,為自己下一個目標努力,但這並不意味著彼此關係的結束,反而是轉變成了另一種連結方式,從原本的 offline 在現場高強度的交流,轉變為 online 間歇式的線上互動,同時也衍伸出各種不同縣市、不同單位的衛星群體。
因為好想工作室的培育是高黏著度的,學員平時的生活作息幾乎都會重疊,所以彼此的關係會非常密切,當要轉往下一個旅程,許多熟悉的戰友也會再一起同行,有些會在台北一起租屋,有些會先後進入同一間公司,有些會相約參與大型社群活度,有些會持續相約爬山,好想工作室的學員彼此關係並不會只侷限於在工作室內,反而會隨著學員的狀態異動而有更多元的延伸。
學成後離開工作室的學員,也會持續留駐在線上的 slack 工具,在不同的 channel 持續回饋給目前在工作室內的學員和進駐者。有的會給學習反饋,有的會轉貼技術分享,有的會做職涯引導,有的甚至會再帶入各種不同的資源連結。當然,工作室內正在討論的議題和學習的內容,也能夠在 slack 上持續接收到訊息。
當學員學成後進入到不同的單位或公司,也一定都會碰到新的問題和需求,很多時候這個問題也可能會是公司的痛點,這時候學員就有機會將公司的需求對接到工作室,目前好想工作室就有許多的人力需求、專案開發、分享邀約都是透過學員牽線進來的,這些需求會比一般陌生開發的需求更為容易促成,因為這些需求都已經有被學員過濾過,覺得適合的才會轉向工作室牽線。
因為在工作室內所建立起來的強鏈結,每一位從好想工作室走出來的都會有很強的歸屬感,縱使之後到了另外一個新的地方,他也會對那個環境的人淘淘不絕的介紹好想工作室,對自己的同事或親友描述這裡獨特的文化和氛圍,甚至當有遇到迷途的新手,也會建議他前往好想工作室成長。
在職場上一段時間後,學員會慢慢展現好想工作室培育的特性,自我學習的習慣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周遭的同事與工作上的主管也會慢慢對於學員的成長途徑感興趣,甚至會特地來到工作室尋求更多的人才合作,將學員在工作上的表現回饋給我們,持續進化培育的方向。
這些在外面走跳的學員所表現的一切,都會很直接的反應出好想工作室的成果,儼然就像好想工作室在外行走的人型招牌,這也是為什麼縱使工作室並沒有對外打任何的媒體廣告,名聲卻在業界能夠持續被看見,當我們累積的越來越多,所呈現的效應就會越來越大。
若你對於這篇內容也有想法,歡迎聯繫我聊聊 - 好想工作室 Ho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