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各種人共事的技巧是重要的成功因素
- 設計師經常抱怨PM的事情
- 關注商業價值,而不是客戶價值
- 把設計師當成只懂編輯像素的人
- 依賴個人偏好
- 貢獻不足
- 對產品的了解不夠深入
- 不重視好設計
- 直接討論如何共事
- 回饋與追蹤進度的方式
- 工作模式
- 想法討論方式
- 細節程度
- 思考過程的分享
- 是否需要真的客戶資料
- 何時考慮加入用戶引導
- 設定與分享時程
- 將設計師當成合作夥伴
- 告訴設計師問題,而不是解決方案
- 從用戶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商業利益出發
- 提高品質標準,不要採取誘導轉向法
- 適當投入資源來解決設計債務,與改善設計系統
- 將工程師視為夥伴:尊重並認真對待他們所關心的問題
- 理解並尊重技術限制
- 不要幫工程師壓時間
- 尊重他們的流程
- 工程是用創造方法來解決問題:在電腦前的時間 和 完成專案的速度 沒關係
- 工程師大多數工作都是心流狀態進行的
- 避免浪費他們的工作
- 注意:
- 他們的時間非常有限
- 他們非常依靠信任感
- 他們專注於大目標
- 他們著眼於大局
- 他們知道許多我們不知道的事
- 他們的工作涉及艱難的決策
- 他們不希望盲目服從命令
- 為自己尊重的創始想和高層工作
- 尋求理解:當從高層聽到一個想法時,抓住機會深入挖掘
- 驗證高層的想法:不論同意與否都要驗證
- 做好與高層開會的準備
- 保護團隊免於驚擾
- 不要把「因為高層這麼說」當成自己的理由
- 別捨棄他們的想法,而是要以它為基礎
本章節列出了三種類型的人,並給予不同的注意事項,即便像我待在產品團隊規模不大的公司,也都有經歷過,這三種類型真的是每一天工作中會不斷出現的,我花了好長一段的時間,理解工程師的工作樣貌與需要,說來慚愧,嚴格說,自己本身也算是半個工程師出家,以前面臨時程壓力狀況,或是面對無法理解工程文化的人,我總是嘴軟,無法為工程師圈出一個保護牆,更慘的是也迫害了工程師。工程是一門藝術,就像藝術家一樣,並不適用一堆呆板的規範與流程就能等同確保了產出的品質。「希望想要準時完成,卻又不能直接下期限」,相信我,一點不矛盾,和前幾章節提到的,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共同想要達到的目標與每個人都具備著善意,在相互理解彼此的狀態下,就能找出一個最佳解,而這個時間承諾也是由工程師估計出的。和工程師、設計師合作,我覺得相較與高層合作,是比較簡單一些的,因為前者,我們所擁有的資訊通常多於工程師或設計師,但是面對高層就不是了,如何有效利用時間、問題,將躲在高層背後的資訊找出,我覺得難度很高,加上高層不像工程師或設計師,有個稍微符合的工作模式習慣或邏輯可以參考,高層的樣貌多元。這個是我認為需要持續加強的,本書在高層部分,點出了不少注意,提醒自己這是提醒,但不能因此擔心有所行動,「能掌握資訊」還是PM的首要任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