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原本並沒有打算要分享這篇, 但由於同事覺得我這頁簡報真的做的很清楚, 好東西不如就拿出來跟大家分享吧~~~
減碳技術, 或所謂的"負碳技術"相信是未來的顯學, 畢竟我們就是希望持續減少二氧化碳, 所以我從許多參考文獻中就歸納了這樣的三種減碳技術的面向:
1. 工程技術 : 碳捕捉, 碳封存 (CCUS) --> 目前尚未成熟, 尚待大量技術研發的新興領域
2. 自然方法 : 碳匯又分成三種 (森林的綠碳, 海洋的藍碳, 土壤的黃碳) --> 但除了綠碳(森林)之外, 其餘需要新的方法學做計算評估
3. 社會科學 : 即是用經濟學的方法, 讓"碳權"能夠被交易流通抵換, 進一步促進各種減碳的作為
我覺得這三種方向是相輔相成的, 除了研發新技術之外, 持續擴充大自然的吸碳量, 然後透過經濟的手段來促進買賣雙方的供需交易, 加速全球整體的減排量, 多管齊下才能盡快解決目前已經剩下不多的"碳預算" 即達到升溫1.5度C可排放到大氣的二氧化碳量, 雖然有不少報導指出, 目前其實地球已超過1.5度C的目標, 或也有研究聲稱是1.48度C, 所剩無幾, 無論何種估算, 都告訴我們"Quota"快用光啦~~~
另外, 也藉由這樣的整理, 把一些容易混淆的名詞釐清, 例如"綠碳, 藍碳, 黃碳" 一堆顏色的定義, 更常看到的是"綠電, 灰電" 這還比較好理解, 其他像是" 綠氫, 藍氫, 灰氫" 可就是完全不同的定義了~~ 科學家與報章媒體總是要一直別出心裁產生大量的新名詞, 搞得想進入永續發展領域的人感覺門檻越來越高了@@ 雙軸轉型顧問可不是好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