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品上,很常會有時間搭配營收、利潤、在線使用者的圖表,去觀察產品的狀態,並藉此作為一種來自於市場的客觀回饋。但其實這類以時間為橫軸,某項指標為縱軸的圖表,也可以用在日常開發和團隊經營上。
第一次在這些面向被這類圖表給觸動,是在《Essential Scrum》一書中,一個比較經典我常畫給團隊看的,就是「進行估算時,投入的人力、時間,與準確度兩者個關係」,藉由這個圖,我向團隊闡述估算時只要夠好即可,不要花太多時間追求精度。
圖一:摘自《Essential Scrum》中文版 p.130
另外就是在該書闡述延遲成本特稱的六張圖,他讓我感受到這類圖表有助於決策的深刻感。我常拿來用作技術債的探討,比如說現在這個欠債,這個曲線會怎麼走,讓他斜率產生變化的會是怎樣的情境。
圖二:摘自《Essential Scrum》中文版 p.284
也包括用在對於產品待辦事項的優先度探討,某項功能帶來的價值,是否會隨著時間而有變化?會有哪些變數,簡單用白板畫個圖表座標著,就可以簡化一場複雜的溝通與對齊。
最近更深刻的是用在繪製系統思考的圖表中。例如最近在思考短期將原笨的一個產品待辦清單分成三個待辦清單的好處與壞處時,我就會根據數個變數交疊,畫出很類似上面估算的圖表,亦即短期可能有好處(例如藉此讓團隊更聚焦在某個目標、讓擅長某件事的人做其擅長的事、團隊因此打散從兩個變三個,降低了人多的溝通成本。),但隨著時間的演進,副作用帶來的影響會增大(例如知識與技能的落差帶來的維護成本增大、三個待辦清單會加穀倉導致的溝通成本提高與敏捷性下降),就會讓開發效率開始掉落,然後就會越調越快。
所以我就可以透過這樣的趨勢判斷,我有什麼配套可以延緩副作用成長的速度,並且告誡自己與團隊不要為一開始的好處食髓知味,無止境的延長分三個待辦清單的時間。最好的時機點應該是開發速率提升的曲線開始下降時,就該回到一個產品待辦清單的狀態。
諸如此類的案例,用這些趨勢圖能夠讓我們做簡化系統認知的難度,更好地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