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到了 OSM 中的資料格式中,每一種物件都可以使用 tag 進行標示其屬性。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 tag 適用於登山吧!
關於 OSM 中的 tag 可說是大學問,為了能在製作地圖時正確渲染,如何在編輯時依照現實物件正確標註就很重要了。
編輯者可以直接參考 OSM Wiki 中,有關各種 tag 的說明。頁面中除了會說明不同的 Key/value 適用於哪些場合,也會連帶標示哪些其它 tag 可以做延伸資訊,哪些 tag 是類似或相關連的。
以下簡介登山活動中,最常被用到的幾個標示:
在 OSM 中,通常會使用 highway=path 或 highway=footway 來標示僅供行人通行的步道。
以 highway=path 為例:

可以在維基頁面中看到,這項標註僅適用於 way 這種物件,並且會在 OSM Carto 這個樣式中被顯示為淺紅色的不連續線段。
而若物件有此一標註,我們也可以為物件新增更多相關資訊:
access: 以 no 或 yes 標示是否可通行,或者 private 為私有道路surface: 表示表面組成,可以標示為 ground(泥土地)、 grass (草地)、rock(裸岩)、wood(木棧道)等sac_scale: 路線分級,demanding_alpine_hiking 或 difficult_alpine_hiking 可以被視為需要繩索裝備的困難路線trail_visibility: 路徑的可見度,許多獵路或較少人經過的路徑都不太容易被辨識,因此可以被認定為是困難路線。一般來說,我們會用 natural=peak 來標示現實中山頂的最高峰。不過在日治時代為了進行測量,台灣和日本一樣在山頂附近設置了各種分級的「三角點」。這些三角點和前者不一樣,是實體物件,而且可能彼此有一段距離,通常會使用 man_made=survey_point 來表示,而實際的分級可以使用 survey_point=XXX表示,其值可以有:
trig_1nd: 一等三角點trig_2nd: 二等三角點trig_3nd: 三等三角點forest_trig: 森林三角點suppl: 圖根點mine: 鑛務課點為了方便登山客,熱門的登山步道會沿途擺放里程標記/告示牌,可以使用 highway=milestone 表示:
更多相關資訊可以包括:
distance: 里程數,值一般是公里數,例如 9.5
tourism=information: 用以表示這裡有健行的相關資訊information=route_marker: 用以表示這是個里程告示牌material: 告示牌材質,例如 wood 或 metal
可以使用 natural=water 表示天然水源,例如水池(一片區域)或湧泉(一個點)。因此可以標記在 node 或 way 之上。
若水源不穩定,也可以增加標記 intermittent=yes。
山屋既是建築,同是用途也面向登山客。因此可以標記為 building=yes 以及 tourism=alpine_hut。
若是其中包含了 AED(心臟電擊去顫器)或是 PAC(加壓艙)等救命設施,也額外可以加上相關的 node:
emergency=portable_altitude_chamber name=PAC
emergency=defibrillator name=PAC
可以使用 landuse 或 nature,指定多邊形(也就是封閉的 way)物件的外觀:
nature=forest, nature=wood: 樹林nature=grss, nature=meadow: 草地nature=rock: 岩石地區boundary=national_park: 國家公園內,這項標記也可以用在 relation 物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