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驗上看,股票回報似乎存在一定的"慣性",稱為動量效應(Momentum Effect),未來的回報與過去的回報呈正相關。
例如:購買排名前十分之一的股票(贏家)和賣空排名最後十分之一的股票(失敗者)。
這可以是零成本策略,即相應的投資組合是市場中性(Market Neutral)的。
或者,可以通過購買前十分之一的股票來構建多頭投資組合。
通常,最近一個月會被跳過,因為根據經驗觀察到的月度回報均值回歸(Reversion to the Mean)效應可能源於流動性或微觀結構問題。
定義贏家和輸家存在一定程度的隨機性。
預定的"持有期",可以是 1 個月或更長時間,持有期較長的投資組合通常在交易成本之前的收益遞減,因為動量效應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
多月持有投資組合可以通過重疊 1 個月持有投資組合構建。
該策略相當於像價格動量策略一樣買入贏家並賣出輸家,但選擇標準還是基於效益。
例如:由於市場崩潰等不可預見的事件,純多頭投資組合可能必須在持有期結束之前清算。
也就是說,假設股票是按照價格購買的,不考慮滑點。
選擇標準是通過標準化意外收益(Standardized Unexpected Earnings, SUE)。
與價格動量策略類似,交易者可以通過買入 SUE 頂部十分之一的股票並賣空底部十分之一的股票來建構市場中性(Market Neutral)投資組合。
該策略相當於在價格動量和收益動量策略中買入贏家並賣出輸家,但選擇標準是基於價值。
價值可以定義為股價淨值(Price-Book, P/B)比。
這裡的"Book"是公司的票面價值每股流通股,因此 P/B 比率與賬面市值比相同,其中"票面"現在代表其總票面價值,不是每股流通股。
例如:交易者可以通過買入 P/B 比最高十分之一的股票並賣空最低十分之一的股票來構建零成本投資組合。
P/B 比的定義可能存在差異。
該策略基於經驗觀察,即先前低迴報波動性投資組合的未來回報優於先前高回報波動性投資組合。
這與高風險資產的"天真"預期背道而馳。
通常,持有期限一般為1-6個月,持有期越長,收益遞減。
交易者可以通過購買底部十分之一的股票來構建市場中性(Market Neutral)投資組合(低波動性股票),並做空前十分之一的股票(高波動性股票)。
用於計算歷史波動率的樣本長度可以是 6 個月(126 個交易日)到一年(252 個交易日),持有期的持續時間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