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一個團隊,自然少不了溝通的過程,但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時間就緩緩消逝。
有些事情只說一次還可以,但很多時候都是類似的東西頻繁出現,比如:
console.log
給 commit 上來只有一個人問就算了,如果同一個問題,每個成員都問一次,那團隊將會付出龐大的溝通成本上。
無論是團隊主管或其他資深同仁,在幫其他成員 code review 時,往往有些地方需要溝通:
這一行不適合這樣寫,建議改一下
程式碼不要把
console.log
給 commit 上來
請比照 XXX 的寫法
這類的說明一次兩次還 OK,但時間久了如果不斷重複,說明起來也是很大的成本。
主管想要知道每個成員目前的工作進度,往往需要安排每天早上一個時段,團隊所有人一起來個 stand-up meeting。
雖然時間不長,但這個時段前後就被鎖死,無法安排其他會議,而更重要的是,很多時候比較像是,主管自己想要確認每個人的進度,有沒有遇到困難,今天預計完成進度等,而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知道。
於是就變成,許多成員每天都被迫來開了一個 15 分鐘的會議,但其實只需要講 2 分鐘的話,其他時間都在放空。
初來乍到的新人,往往會有許多問題:
環境怎麼裝?程式碼有什麼規範?更版時間是什麼時候?
即便是老鳥,也會有許多要問:
這個問題上次那個誰是不是有解過?
然後就會許多人跳出來解答,但有時候又不是每個人想得都一樣,變得七嘴八舌,最後花費大量時間在討論上。
最終的目標就是:
同事之間一句話都不用說,就可以完成一天的工作
與成員約定一套 code review 的準則,比如:
另外,制定 coding guideline 或許也是個好辦法,可以讓減少許多「這樣做好像也可以」的模糊溝通。
使用 ticket 管理工具如 Trello、Asana 或 Jira,協助追蹤任務、進度和工作分配,比如:
再搭配一些通訊軟體,設定每天一早的寄出匯報要求給成員,今天預計的進度、是否遇到困難,以及請假等資訊,主管可以每個人都追蹤到,其他人也只要填寫即可,不用被迫綁時間在早上的 stand-up meeting。
建立內部知識庫(wiki),使成員可以隨時查找答案,減少對同事的直接提問。
其實內部溝通成本遠不止於此,我只挑了我自己比較有感的三個主題。
不得不說「懶」真的就是工程美德,因為「懶得溝通」,所以就會把各種能夠自動化,能夠記錄成文章的東西都完成,以避免掉很多重複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