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彼得原理,人總是在不適任的位子上
職位轉換,是快速提升薪資最直接的方式,但前提是,你是否能讓對方覺得你準備好了? 而自己對於新的挑戰,心態又是如何?
要成功的面試 有幾個步驟要進行:
1. 職缺情報 持續關注
2. 知己知彼 咬緊不放
3. 積極準備 妥善表達
4. 後續決策 事後感謝
1.職缺情報 持續關注
你需要先自我審視 知道自己的 career path , 對這點還不清楚的夥伴們
最好先有一個可以仰望的對象,多詢問看看別人對你的觀察,也許從中可以找到一條路
或者與你的前輩、學長姊、朋友們多聊,在進入職場的前三年就應該要完成此步驟。
確認方向目標後,就簡單了。
你可以直接找厲害的獵人頭諮詢,對方可以直接點出你是否勝任、以及與該目標之間的差距。
克服差距後,你自然會往面試這條路上前進,把該補上的陸續補上
2. 知己知彼 知道該職缺的面試強度/競爭對手
隨時都有好職缺,問題是你準備好了嗎?
(請自己上網找一些好的 template , 並且按照格式填寫,務必讓你的好友、獵人頭朋友看過)
高價的職缺經常有 重點是你是否符合 (150 , 180 , 200, 500...)
因此,履歷表是決勝關鍵 上網可以找到很多適合的template 請妥善挑選使用
文件送給主管,可能只有 30 ~ 60 sec , 就會被決定是否邀請面試
所以你應該怎麼寫呢?! 這是要好好思考的
什麼時候可以判斷你的履歷完善? 切記,一定要改到自己滿意為止,至少10+次。 在鏡子前自我表達練習,反覆調整N次,也給你的家人/朋友表演一次。
每次面試職缺都要客製化 不要一股腦兒 把全部的內容寫上去 請記得,減法比加法有用
好履歷表可以突顯你的誠意,畢竟面試官要在短時間內確認你是否勝任,你做得越多 他的疑慮就越少
3. 積極準備 妥善表達
當機會來臨的時候,最遺憾的感受就是,好不容易有一個夢想的職缺,但稍縱即逝。
又或者來不及整理,草草提出,然後被打槍。
好不容易提出平日早已整理好的內容,根據該職缺客製化調整,但因為不夠吸睛 沒有get到公司方的痛點
詢問窗口、HR 都是無聲卡…
你的競爭對手,通常和你的等級差不多 ; 8萬的職缺 , 10萬以上, 20萬以上 的職缺, 來應徵/被推薦的人實力都有一定水準,甚至有很多附加價值,請問你的特色在哪?
抓住自己最好的優點去表達、說出來的每一句話,不論是自我介紹、工作經歷、優點、甚至缺點,都要對你獲取這份職缺有高度相關,這才是面試官想要聽到的。
你的表達能力,在這裡就會被妥善檢視。
面試的關卡越多、參與的層級越高、對方公司展現的誠意越多,通常就是很不錯的工作
例如: 一間公司願意派出 中階主管、高階主管 (C-Level)、創辦人 來跟你面試,也許過程很累,面試上的結果你也可以期待
4. 後續決策 事後感謝
換工作的時候 你會有那些考量呢? 以下是我的思想交流
-工作地點: 通勤方式、所需時間、日常開銷 ; 一個通勤就讓你疲憊的工作,發揮也會有受限的可能
-公司名聲: 該產業和領域,是否正派 、行事作風、企業化是否合適? 不要去傳產創新、不要去新創守舊
-薪資福利: $$也是很重要的,但頂多排前三名 ; 沒有白吃的午餐,薪資高通常意味著救火
-你的主管/老闆: 報告給誰、該主管是否有能力、和他/她共事的感覺大概會如何,這些都必須要在面試過程中先初步確認。甚至進一步提問你很重視的合作方式、職場觀念…等。這點沒做好,你的工作會一職換不停,陷入離職漩渦之中…
面試結果不論如何,這一場仗也許打了好幾個月,好好感謝你的介紹人和中間的窗口們,為你自己贏得好的印象,期待未來後續合作的可能.
面試過程中的 stakeholders , 也有四個面向:
公司方:
若由 HR自行招募,會從 Hiring Manager那邊取得 Job Description,並且post 至各常見的工作網站。 例如: 數字網 (104, 1111, 518 ...) 、新創網 (yourator)、 Linkedin ...等 ; 值得注意的是,不見得每個職缺在徵選的過程中,HR能夠理解職務內容的細節,因此當你覺得你是做後端開發,卻邀請你做前端設計,可別傻傻到現場才問 !
有時候公司缺人找你來面試後,問的細節相當的多,甚至到了執行面的程度,還有演算法&開發細節 ; 事後卻來個不聞不問,有一種可能性是“根本不缺人“,找人來面試只是為了聽看看其他人對於他們工作的想法和建議。
關卡的部分,越是重要的職缺,關卡一定越多 (應徵者眾)。時間橫跨數天~ 數月,期間可能會有5+人左右和你面談。 甚至是國外的合作團隊也都要與你面談。原因在於: 與其事後後悔,不如事前多做些面談,讓彼此都認為是合適的,因為讓一個人離開也是需要成本,甚至打擊公司士氣。只有誠意到位,注重員工和發展的公司,才會用這樣的方式面談。
公司在用人的時候,每個職缺都有預計的工作內容,以及後續的發展 ; 絕不會是找你來把當前的事情完成,就真的沒事了。因此,當你的技能 Overqulified,在此情況下真的是沒辦法錄用你,會與其他人格格不入。e.g. 之前曾經推薦過一位設計人員,主管看了之後直接打槍,說此人的能力高過需求太多,和我們這邊不合。
平台方:
對於提供工作媒合的平台來說,大多是跟公司方收取職缺上架的費用,應徵者本身無須付費。平台方當然會盡力宣傳他們的職缺最多、找工作最快、搜尋最方便、還有職涯診斷...等附屬功能。
但是很遺憾,預設的履歷表對於你好好描述自己沒有幫助。例如 : 年齡、生日、婚姻狀況、身分字號、照片...一堆的個資,不明白那些資料要拿來做什麼 (都可以無縫接軌拿去徵婚了)。對於很多公司來說,那些資訊在面試過程根本不重要,要寫也是公司報到後才需提供。(騙個資的公司會很喜歡)
人力仲介方:
專業的仲介公司,會想盡辦法幫你美化,而不只是單純提供職缺。道理也很簡單,因為成交之後的傭金會高很多,通常以該職缺的年薪比例計算。若媒合成功但試用期沒過,對仲介方來說也是不想要的結果。因此好的職缺並非到處亂發,而是要經過篩選,和技能、職涯。通常認識仲介後,會有一對一的面談,好好地彼此認識&了解需求,確保推薦你的過程中,命中率提升,也給你一些合理的建議或者加強的方向。
面試者:
請務必針對每次應徵工作的職缺,稍作客製化履歷和作品提供。拿出你的誠意 Please! 不要應徵A職缺,但是履歷寫的卻比較符合B職缺的內容。你準備得越多,對方都能感受到,本身的自信也能提升,讓對方能給你合作的機會 (不論是否有相關經驗)。好的履歷表網路上都有Sample,請自行做功課找一個適合自己的版本。
公司方擔心的是 : 如何在短短的時間內認識你,還要確認你的技能符合所需,內容無灌水 ; 你之前的離職原因不會對他們造成影響、不會重蹈覆轍...等
面試者能做的是 : 拿出證據,尤其是你獨立完成的部分,條列化、量化去描述,或利用 Star模式去寫 ; 有參與到案子就寫的、碰到一點點邊就說你策畫的... ,面試過程被抓包灌水的時候,基本上就是觀感不好 or 打槍。 可以多描述你最有之前成就的部分,工作上最想改進的部分,遇過最難的情境&如何克服...
面試過程中,不要擔心你被問倒 ; 被問倒很正常,不把你問倒怎麼知道你程度到哪裡?! 面談的過程中,注意丟球和接球的節奏,營造出雙方互動的感覺,而非單純的你問我答 (就像打籃球一樣,彼此知道怎麼配合和跑位)。 聽不懂的問題,就用自己的方式解釋問題給對方聽; 例如:”主管想問的,指的是否是XXX ?”,確認後才回答,不要被糾正時才說聽錯了...
另外,讀出對方應該會想要知道的內容&方向,就朝那邊多說一些,接著讓對方參與這整個對話 ; 此時情況將演變成 ”面試官問的問題,我都已經準備好答案和應對”。最後,也可問一些團隊情況、產品情況、公司文化、...能讓面試官說很多的那種,但時機要抓好!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腳色互換! 若你是面試官,會想知道些什麼 ? 簡單舉例 :
其他注意事項
符合資格 : 什麼叫做符合工作條件 ? 在下認為其實只要有符合 80%就可以了。要求10年工作經驗的,如果你經歷很紮實,也許5年經驗去應徵也是有機會談。很多時候 JD都是過於高估,沒有真的要找一個超級全才的人,重點在於你符合了多少,是否真心和誠實。如果對方給你面試邀約,其實就是有可能會成功! 不妄自菲薄,也不把這份工作當作唯一選項,放鬆心情去做就OK。
面試過程 : 請注重穿著體面、提早10min抵達按電鈴、對你看到的每個人都保持友善、小道具自行準備好、寫考卷不要作弊、有相關人士推薦你等,面試是雙向的,你也要思考為什麼來這 ? 有什麼吸引你的點 ? 如果這職缺已經是個坑,你打算怎麼去經歷? 面試過程尤其注重邏輯和前後說法一致,透過練習可以做得很好。
PS. 不要提早30min抵達,這是一個很白目的行為。會對於HR和面試主管造成困擾.
明天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