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前面幾回提到的「期貨避險」,指出期貨設立的初衷是約定日期交易某商品的價格,將獲利或是虧損,鎖定在特定的價格。 因此這套機制運用在股票上,則衍生出「個股權證」這項商品。
起初我也不懂權證,幾年前的五月,從籌碼分析找到有許多隔日沖,連續好幾天在拉鈺創。 根據我不專業的經驗,推測應該是要抓最後一個人洗碗了! 然後就對該股進行當沖交易。 不料,盤尾被大量的買盤軋到天上漲停了。
已經連漲好幾天了,從籌碼看認為要跌了⋯⋯
沒想到隔日沖只是跑去買權證,讓自營商去買現股!! 太賤了!
後來我的營業員告訴我,這天漲價不是隔日沖在玩,而是有人買了大量權證,權證發行商(自營商)避險,手段就是用賣出權證所獲得的權利金,去買入現貨進行避險,因此進行「避險」:即與眾人反向大買股票,反倒把股價給買上去了。
def get_product(self, session=None, contractType=None):
if session is None:
session = 'REGULAR'
if contractType is None:
contractType = 'I'
'''
類型,可選 FUTURE 期貨 ; OPTION 選擇權
交易時段,可選 REGULAR 一般交易 或 AFTERHOURS 盤後交易
契約類別,可選 I 指數類;R 利率類;B 債券類;C 商品類;S 股票類;E 匯率類
契約狀態,可選 N 正常;P 暫停交易;U 即將上市
'''
products = self.futopt.intraday.products(
type='FUTURE', exchange='TAIFEX',
session='AFTERHOURS', contractType='S')
return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