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112年股東會年報》
寶雅對於AI這塊,其實在年報當中的表達並不多,最多就是建立寶雅的POYA APP,然後將APP雲端化,很多服務性質的公司的年報上,都可以看到相似的作法,不過,之所以要把寶雅當作一個案例來討論,是因為寶雅把E化的過程很詳細的用表格化列出,並且連效益都有說明,這點讓筆者相當驚艷。
首先,我們看寶雅在112年,其實在E化過程當中,僅投入91萬元,佔公司營收比重非常低,低到只有0.004%,但到113年度,公司投入將近30倍的預算到E化的過程,達到2700萬元,我們來看它們要做一個E化所需要建構的軟硬體到底有幾樣:
但其實這些還不夠的,如果要AI應用,後端的資料庫建立也是必須投入的部分,不過,我們可以看到寶雅很確實的把完成時間及所需的費用詳列出,這也告訴一般公司,如果要建好AI,需要投入至少三倍以上的費用
。
至於說,該不該馬上做?適不適合投入? 有沒有效果? 這一切都需要決策單位決定,這些AI沒辦法事前幫公司決定的。
以上觀點給大家參考!